关灯
护眼

第十三章 谋划

    张氏没想到她这么张狂,等反应过来后立马上前就想捂住她的嘴,赵瑾哪有那么容易被她制住,于是躲闪一旁,张氏刹不住脚,扑倒在地,这下干脆就倒地不起呼天喊地,“娘啊,这不肖子孙忤逆长辈,目中无人,家门不幸啊。”

    叫喊的全家人都出来看热闹,看到张氏头发凌乱的坐在地上,像个要不到糖的小童,赵老大觉的丢人现眼,满脸通红的把她从地上拉起来。张氏明显不想善罢甘休,暗暗发力挣脱,但哪比得上成年男子的力量。夏氏觉得闹事就是不给她面子,出声喊道:“一个个懒货,不想吃饭是不是…..”噼里啪啦说了好多。“奶奶,我饿了。”大伯家最小的儿子栓子出声了,这是夏氏最喜欢的孙子,长得一副白白嫩嫩的看起来不像是乡下人的样子,就因为这副模样在家里备受宠爱,夏氏认为他将来肯定是读书的料,一定会大有出息的,但是家里穷,还没送到学堂,他跟柱子一样

    几年都是八岁,两人一对比完全是少年跟泥腿子,一个长得眉清目秀,一个黑瘦黑瘦的。

    “好好好,马上就开饭了,咱们栓子是个有福的。”夏氏摸摸他的脑袋,满脸慈和。栓子故作懵懂地点点头,这孩子还是挺有心眼的但是心地总体不坏,毕竟有孝心的小孩还是挺可爱的。

    “爷,奶,吃饭了。”就在这时,二丫清脆的声音传来,可算是把一出闹剧给结束了。

    这时,刘氏和罗氏就抱了三个有脸盆那么大的盆子出来,这里面就是红薯饭、青菜和野菜混合,又没有肉。夏氏轻咳一声,都准备吃饭了。赵瑾在外面吃了回来,这会也不怎么饿,她慢慢地吃,村里人都是和野菜一起混合吃的,有蕨菜和荠菜,野菜虽然做得口感不好,但营养很丰富。

    又是一天这样过去了,赵瑾越来越熟悉这,她尽量把自己融入这里的生活。晚上睡觉前,她娘跟爹商量,“他爹,你觉得我们柱子怎么样?我看他跟栓子比起来瘦小瘦小,怪可怜的,他其实聪明有懂事,跟着你下地什么活都干,你看村里的哪个小孩能做到这样,这是四丫从小体弱,我们一房除了他俩也没啥兄弟姐妹,他从小就贴心,你还记得吧,他五叔偶尔回来教他写自己的名字,都多久了他都没忘记,平时学什么也很快,他都已经八岁了,再不入学就晚了。我想让他去学堂读书。”

    赵老四听刘氏一说,沉默不语,柱子是四房唯一的儿子,如果一直跟他们一样在地里刨食,以后有个三长两短,连个帮衬的兄弟都没有,万一他们老了干不动了,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在柱子身上了,不用干活多舒服,即使多认识几个字在镇上当个账房先生也比在田里干活强。刘氏虽然看起来柔弱没有主见,但是在自己孩子身上还是看到了母爱那种坚定的力量。她很清醒,在这个家里她是最希望儿子有出息的,怀柱子的时候由于夏氏还是觉得乡下没啥讲究,怀孕照样可以干活。刘氏因为心思重,怀孕大出血伤了身体,大夫说以后不能生了,柱子是她唯一的儿子,她肯定要为他好好打算一番。

    赵瑾也是很赞成刘氏的,柱子小小年纪无论是做事还是为人都已经是半个成年人了。她知道他爹在犹豫什么,他们没有钱,即使她跟刘氏还有柱子私藏的三十两银子也是不能拿出来的,没法解释而且没有分家这些钱被夏氏知道了就充公了,最后肯定落不到他们身上。夏氏肯定是不愿意出钱送柱子上学,前面还有个栓子,再说了,现在家里就五叔在读,,他会不会有意见,其他几房会怎么想。

    他也不甘心自己的儿子以后长大后只能做一个农夫,和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年头忙到年尾,从早干到晚,他也希望儿子读书,儿子数数那么好,以后不能考科举,是不是也能在镇上做一个账房?

    他在镇上做短工的时候就见过账房,体力活不用做,还有热茶和点心奉上。不像他们这些干活的,汗都流了几斤,一口水都没能喝上。

    “当家的,我再问问你,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了,以后你年纪大了,朝廷征徭役的时候我儿子去了回不来怎么办?我们就会绝户的啊”刘氏见赵老四有点犹豫了,就忙鼓动道,“四丫身体一向不好,以后没有她兄弟撑腰,以后嫁出去了被欺负了谁给她做主啊。我们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赵老四又是一怔,是啊,现在新朝赋税比前朝少多了,不用交什么名目繁杂、乱七八糟的税,他们种田的只要按照亩数交三成的农业税就行了,可是人口要交的赋还是有的,三岁以上的,每人每年要交一百文钱,不论男女,现在全家就要二两三钱,已经够多了, 家里现在每年的固定收入估计只有三、四两吧。大半的收入都已经交税交了。

    除此之外,家里每年还需要出一名男丁到朝廷指定的地点服徭役,每年需要服一个月的徭役,这都是白干的,没有补偿,活又重,不是壮劳力的话,回来后都会大病一场。现在是自己兄弟几个每年轮换,过几年自己儿子的身板能受得了吗?

    “只要我儿子考上秀才,就不用交税,不用服徭役了,还可以免除三十亩地的税,儿子那么聪明,我认为他一定能考上的。”刘氏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

    赵老四想想儿子平常的行为也赞同地点点头,一想到自己儿子成为秀才公就满心地兴奋!他还是安抚了一下刘氏:“孩她娘,我想想怎么弄。对了,我们家现在还有多少钱?”刘氏从她某个箱子的某个底部摸了一个荷包出来,把上次得到的十两银子拿给赵老四看。她说:“钱的事不用发愁,主要是如何能光明正大的送柱子去学堂。”

    赵老四看到刘氏拿出这么多钱,有点意外忙问怎么来的,刘氏细细跟他说了,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么多钱足够了,到时你不要露痕迹。我们睡吧!明天我还得早起跟村子里的人去镇子上找点零工做呢。”“嗯,睡吧!”刘氏也打了一个哈欠,准备睡了。

    赵瑾睡不着,翻来覆去想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