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正文 第九十五章 官渡首战

    正说话间,下人来报,甄宓求见。

    贾敬业笑道:“一个屋子里住着,来了就来了,还要求见,真是多礼,哈哈。”

    徐庶摇头苦笑,让人请甄宓进屋,甄宓开门见山地道:“我今天是来借书的。”

    贾敬业一脸迷茫地道:“借书?”

    徐庶接口道:“那日我看的时候甄姑娘也在,她很想看,可知道这书是你的,便没说什么,今天前来想是为此事吧。”

    贾敬业道:“唉,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元直,你不正说没时间看嘛。甄姑娘,这书就给你了吧,也别借了。这东西就要给识货的人,我明显是个不识货的,放我那可惜了。”

    甄宓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贾敬业道:“我看这上面的字弯弯曲曲的,奇形怪状,看了都头痛,真难为你们居然还把它当宝。”

    徐庶哑然失笑,甄宓抿嘴直笑。

    贾敬业打了个呵欠,道:“好了,我刚到就跑了过来,累死了。你们该看书看书,该批文件的批文件,我要回家睡大觉去者。”

    建安五年八月,袁绍经过周密准备,尽起大军七十万,往官渡进。其时夏侯惇守官渡,接到消息,立即书告急。

    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滚滚而至,曹操案头都快摆不下了。曹操接报不敢怠慢,起兵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

    袁绍临行之时,田丰于狱中上:“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时逢纪在侧,进谮道:“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

    袁绍大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袁绍怒道:“待我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袁绍催军进,旌旗遍野,刀剑如林。行至阳武,下定寨栅。

    沮授道:“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袁绍心急称帝,最听不得的就是“缓”字,闻言大怒道:“田丰慢我军心,我回去之时必斩之。你怎敢也如此说。”

    叱令左右道:“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细作探知虚实,报至官渡。曹军新到,闻之皆惧。曹操与众谋士商议。

    荀攸曰:“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操道:“所言正合吾意。”说完立即传令全军鼓噪而进。

    袁绍军闻报来迎,两边排成阵势。审配拨弩手一万,伏于两翼。弓箭手五千,伏于门旗内,约号响齐。

    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左右排列着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等诸将。旌旗节钺,甚是严整。

    曹阵上门旗开处,曹操出马。许诸、张辽、徐晃、李典等,各持兵器,前后拥卫。

    曹操以鞭指袁绍道:“我于天子之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今何故谋反?”

    袁绍戟指骂道:“你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竟敢反诬他人造反。”

    曹操大声喝道:“我今奉天子明诏讨你。”

    袁绍微微一笑,道:“我奉衣带诏讨贼。”

    曹操大怒,鞭指袁绍,喝道:“谁人敢诛此逆贼?”

    张辽要立奇功,拍马出战,这边厢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厮杀,四匹马来回打转,搅得尘土飞扬。

    曹操见张辽、许褚二将占不到半分便宜,暗暗吃惊。

    便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审配见曹军来冲阵,便令吹起号角,两下万弩并,中军内弓箭手一齐拥出阵前乱射。

    曹军猝不及防,惨号连连,中箭身死着不计其数。

    曹洪贪功冒进,身中数箭,险些摔下马来,所幸身着重甲,伤势不重,被夏侯惇死救方出。余下的见势不妙,望南急走。

    袁绍于阵前见之大喜,挥鞭一指,左右两翼各拥出五万步军,人人手执长枪,大声呼喊,包抄而前。

    曹军本就人数不及,加上那一阵箭雨先声夺人,复当此人海战术,已自惊怕,不敢接战,纷纷后撤,曹军大败。

    曹操见势头不妙,传令鸣金,全军尽数退至官渡。

    此役为官渡战,曹操由于仓促出门,没看黄历,晦日兴兵,出师不利,损折兵士近万。

    其中夏侯惇冲阵的三千军因掩护曹洪所部退走,全部阵亡,无一生还。曹操看着下面报上来的伤亡数字,暗暗担忧。

    袁绍得势不饶人,移军逼近官渡下寨。

    审配道:“今可拨兵十万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人下视寨中放箭。曹操若弃此而去,我得此隘口,许昌可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