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1章古代商女对照组(终)

    温罗青怏怏趴在木板上的同时。

    恬静的睡梦中,燕灵川无意识抬手揉了揉鼻子。

    睡前,墨香没少跟她说温罗青的坏话。

    唯利是图的人,或许只有在跌落谷底时,才会对被自己轻视、进而失去的友情而追悔莫及。

    至于常怀安,做亏心事刚好被墨香撞到、捉住把柄,算他倒霉。

    宫宴当晚的混乱还未彻底平息。

    第二天一早,燕晨便去跟皇帝打小报告…不,分享他新得到的线索了。

    他如今是太师,而太子几乎除了念书,亦时刻跟着老皇帝学习。

    燕晨想见到皇帝,容易得很。

    不过今日,老皇帝很是让他站在殿外,等了许久。

    一名小太监附耳告诉他:“安武王一大早便过来了,瞧着气势汹汹的……燕大人您若站累了,可要先去偏殿休息片刻?”

    燕晨点点头,劳烦他带路。

    偏殿冷冷清清,燕晨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思索安武王过来做什么。

    昨晚刺客身上,是搜出了安武王家中护卫的腰牌没错。

    可这种直白得怎么看,都像是栽赃陷害的线索,对方不该这么着急才是。

    燕晨仍旧相信自己的推断:这次刺杀,应当是与安武王没关系的。

    所以对方来,是为……火上浇油?

    事实与燕晨想的大差不差。

    一墙之隔的殿内,老皇帝双目半阖,小太子正襟危坐。

    安武王坐在两人对面,叨叨叨个不停。

    他不仅是来火上浇油的,还是来挑拨离间的:“此次皇上您受刺,除那乱臣贼子之过,老臣也有责任啊!”

    “父王当年随先帝于乱世拼搏,都能纵马救先帝于水火之中。”

    “如今,老臣却连他的万分之一都未能做到……”

    安武王捶胸顿足:“好在皇上您没事,否则,老臣真是无颜面对黄泉之下的父王!”

    安武王比皇帝稍年轻几岁,他的父亲,当年也正是因救过先帝,才得以被封异姓王。

    老皇帝心里呵呵笑,面上笑呵呵:“不必自责,这再正常不过。毕竟当年你父王年轻力壮,还骑得上马。”

    安武王面色一僵。

    “上了年龄”,对一个武将来说,是一听就会心肌梗塞的魔咒。

    老皇帝接着意有所指道:“廷宴内,却是不允许跑马的。”

    安武王笑了笑,似是没听懂他的意思,径直换了个话题:“皇上说得是。”

    “不过老臣如今年龄虽大了,眼神却还精得很。皇上,不瞒您说,当时那十几名刺客一出来,众臣几乎无不两股战战,四处躲逃。”

    “右相大人,却似乎并不害怕,乃至站在原地愣了许久,才与众臣一同退避。”

    “老臣以为,此次皇上您遇刺,说不定就与其相关。”

    见皇帝没反驳,安武王趁热打铁:“此外,淮王虽向来性情不争,顺远世子却是个上进的。”

    “臣等武将,若是负责保皇上之平安,定然竭尽全力,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不敢怠慢也,更何况擅离职守?”

    “故老臣认为,顺远世子与右相,正是此事之最大疑犯!”

    老皇帝点点头:“安武王是想说,那枚腰牌,是这两人当中一方,偷走故意陷害于你的?”

    “定是如此!”安武王老泪纵横:“皇上英明啊!”

    “皇上,老臣愿全力协助您彻查此事,也好早日还老臣一个清白!”

    老皇帝心里翻了个白眼:这大白天的,怎么做梦做到他面前来了?

    他嘴角一扯:“不必。”

    又摆了摆手:“朕已派足人手去查了,安武王若是没别的事,就先回去吧。”

    “皇上……”安武王还想再为自己争取一下,老皇帝已端起茶杯,令程棋送他出殿。

    太子也起身去送他。

    按辈分算,安武王算他的叔叔。

    至于常怀安,太子与他接触不算多,以往对其印象:是个气宇不凡的好将才。

    现在嘛……

    其实不用安武王特意过来挑拨,他也知道对方不是个好人。

    早在皇太后的诞辰开始之前,小太子就听说了,从崇明传过来的那些流言。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谁让燕晨身边有一个王吉呢?

    那些故事,不少都是王吉编出来的。

    而王吉,一开始又是皇帝派去观察燕晨的。

    得知常怀安竟然偷燕太师家中的布匹后,

    对于王吉编造的这些东西,这对皇家父子都是一个态度:

    干得漂亮!

    帝王、太子也是人,是人就有亲疏远近,也具备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本性。

    身为太师的小迷弟,太子甚至还自掏腰包,给了王吉不少赏赐。

    当时,他是这么跟王吉说的:“老师性情纯粹正直,心胸豁达,不爱跟人计较,自然会有人当他好欺负,你往后再接再厉,切不可让人欺辱了老师。”

    王吉想起了苏州那晚,燕大人在床上仰卧起坐、扼腕叹息的样子。

    不爱跟人计较……

    他欲言又止,但对着小太子紧随其后,赏下的重礼。

    王吉笑逐颜开,一下什么都忘了:“殿下说得极是,如燕大人这般性子的人,确实极易被小人蹬鼻子上脸。”

    “殿下放心,属下定然会处处留意,照顾好大人!”

    既然立下了誓言,王吉说到做到。

    谁在暗地里说大人坏话,传播对大人不利的言论,他都给记了下来。

    小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

    就连这次燕晨过来告状…不是,分享情报。

    王吉也担心自家大人说不清楚,或者是说得太委婉,给常怀安留情面,也想跟着过来。

    被燕晨拒绝,他还失望得不行。

    在偏殿等了好长时间,燕晨已经从“安武王来干什么”,

    想到“属下最近受了什么刺激,天天拿着个本子碎碎念”,

    再到“怎么才能让长姐放弃做饭给他吃”……

    终于,有人轻轻叩门,召他进殿。

    燕晨走出偏殿,恰能看见远处安武王离去的背影。

    老皇帝很爱下棋,见他来了,又令程棋摆上棋盘,一对二虐完两个菜鸡,才聊起正事。

    燕晨将燕灵川和墨香,撞到常怀安的事情一说。

    燕晨:“微臣以为,皇上您遇刺一事,常侍卫或许未参与,却定然事先知情。”

    “知情不报,且刻意放纵其为之。”

    “此乃,助纣为虐。”燕晨冷声斥道:“应当再予追责!”

    也许是他一脸“我替皇上生气”的表情太有感染力,也许是他带来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总之,虽然燕太师说的话,和安武王说的基本是一个意思。

    但老皇帝和太子听了,却是完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二人深以为然地点头:“燕太师说得有理。”

    老皇帝更是招手,让程棋向都察院追加命令:细查常怀安。

    他之前也怀疑常怀安,但重点还是在右相、敏妃等人身上。

    程棋领了命,敬佩地看一眼燕太师。

    他心中腹诽:若是安武王没走,看见这对皇家父子的区别对待,怕是要气死吧?

    燕晨恰好与他对上视线,朝他淡淡一笑。

    后者颔首出殿,不由自主擦了擦额角,总觉得燕太师方才,像是读懂了他心声似的。

    细查常怀安的命令下去后,没过多久,都察院就给出了结果。

    这次行刺,虽说出乎燕晨的预料。

    但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他的出现和一连串动作,打乱了右相、三皇子等人的节奏。

    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他们甚至是抱着成王败寇的必死决心,做出的抉择。

    都察院的人,在三皇子殿内,查出了伪造的“换储圣旨”。

    而右相,更是在都察院的人还未查出结果时,便上书请求告老还乡,被皇帝拒绝。

    更有趣的是,右相确实曾找过常怀安,共商篡位大计。

    据右相抖露出的过程:常怀安一开始表现得极为积极。

    待将他们的计划套了个七七八八后,他便销声匿迹,怎么请都不出门。

    偏偏他还威胁右相,声称自己留了后手,一旦他“无故惨死”,皇帝便会提前知晓他们的计划。

    而常怀安,在得知是“安武王”煽风点火,咬着自己不放后。

    他同样破罐子破摔,将安武王于苏州临州养兵、对自己行刺之事,一并抖出。

    三方人马狗咬狗,打得昏天暗地。

    老皇帝气得,走到哪儿都要带一位太医。

    这时候,行刺的处罚倒是最无关紧要的了。

    随着三皇子派、安武王,以及常怀安近年搞的动作,逐渐浮出水面。

    朝中上下一片死寂。

    一条条圣旨,被老皇帝的愤怒裹挟着,宣告天下:

    三皇子封为闲王,没收与右相等官商同流合污、贪敛的财富,不给封地,只赐了一座府邸。

    敏妃教子无方,纵容三皇子胡作非为,位降三级,打入冷宫。

    右相身为主谋,挑拨皇室关系,撺掇皇子谋逆,押入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家产充公,亲属流放。

    常怀安助纣为虐,收回“顺远”封号,降为奴籍,同样流放边疆。

    至于其父淮王,则强制其将常怀安除族,与其断绝关系,

    ——这还是念在他不知情、且对皇室忠心耿耿的份上。

    三皇子派、常怀安,一下子就被打断了觊觎皇位的那双手。

    还剩下一个安武王。

    他战战兢兢,等了数日,也没等到皇上降罪。

    安武王整个人一时噩梦连连,一时飘飘欲仙,可以说是矛盾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