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2章 第三十二回

    青山烟雨,回眸望去山间薄雾中举着艳粉花伞的男子在青绿中格外突兀。

    秦砚眼中映着沈旷的身影,虽是一惊,但转念瞥开眼神。

    “可不记得您信佛神。”

    秦砚撤开一步,离那人远了些,但那伞沿追着她走,为她遮风挡雨。

    见她不愿靠近,往前递了伞柄,秦砚也不去接。

    沈旷别说是求神拜佛了,就是连祭天做做样子都是能省则省。

    “只是来祭奠友人。”沈旷淡淡说道。

    秦砚才不信他的鬼话,沈旷那些友人手指头都数的过来,哪还有用供奉在寺庙里的。

    那举着伞的人都直接出了伞外,任由风雨滴落肩膀,秦砚不大好意思地偏了偏头,“您自己打着吧,雨不大。”

    这时就从那后面冒出个御前总管,抱着几把伞,分给秦砚和冬寻,替自家主子赔笑:“嗨,伞多着呢,都有都有。”

    伸手不打笑脸人,秦砚接了伞,看了看远远跟着的御林军,心想这些人果然是给宫里报信的。

    沈旷见她不是很待见他的样子,收回了伞,挪开一步,沉声说道:“四月雨水多,出门记得带伞。”

    秦砚也没想那晌午还艳阳高照,她在路上也没急,下午竟然就晴空飘起了细雨。

    也未理那收到风声跟来的人,径直往前走。

    雨势不大,一行人也举着伞接着往台阶上攀爬。

    康平还在后面殷勤地说道:“那伞跟您那借了来,最近都没用过别的伞呢。”

    以前在王府的时候怎么不见他这么喜欢小花伞?

    早知道她就不把伞送走了。

    “伞,您该还了吧?”秦砚冲前面走着的沈旷说道,见他一身深蓝打着粉伞总觉怪异。

    皇帝总打个粉花伞,不是那么回事。

    沈旷忽然回过身,向她伸出手。

    秦砚还没反应过怎么回事,以为他是要换伞,递了伞柄出去却听见那人说。

    “这块台阶磨光了,下雨打滑。”

    秦砚看向脚下那块因地势高出寻常台阶许多的青石板,确实有些被磨得光滑,甚至还长了些青苔。

    但秦砚躲开沈旷的手,提起裙摆,“哼”了一声,高抬一大步蹿上台阶,好似还炫耀一般看了看沈旷。

    穿着淡青衣裙的姑娘举着伞头也不回地往前走,独留下手臂悬在半空的前夫。

    沈旷愣在原地,但也不意外,抿了抿嘴唇跟了上去。

    寒烟寺中供奉秦家牌位的是在寺庙后院的一处侧殿,不仅有秦家的牌位,还有别的将军,都是为西盉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殿内无人,秦砚进去上了几炷香,她也是第一次来,但发现连她母亲的牌位都有,也感叹一声秦关人细心。

    “爹,娘,哥哥……”

    “女儿不孝,和离了呀。”

    “但是过得挺好的,比嫁人好多了。”

    秦砚很平静,讲了许多,像还是在家中一样,说着寻常事。

    她尽量说得轻松些,她也怕家人记挂。

    最后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说得了,叩首行礼,转身离开了。

    秦砚出了殿门,抬眼看见沈旷还等在廊下,见她出来便走了过来。

    “您祭拜完友人了?”秦砚问了一句,要是没有她就赶紧走了。

    “还未。”沈旷绕过她径直往侧殿走进去。

    秦砚好奇,转过身看着沈旷迈入侧殿,在秦家牌位之前跪了下来,郑重地叩首。

    秦砚吓得一激灵,赶紧进去拉了沈旷起来,只是没拉动,“您这是干什么?”

    “和离是大事,还是要亲自说明。”沈旷推开想拉他起来的手,诚恳地说道。

    秦砚拗不过他,只能看着沈旷在秦家牌位前行大礼,将两人和离的事情说了一遍。

    古寺中香火气掺着雨后清香弥漫在四周,沈旷那肃杀之气尽敛,鞠躬上香愿逝者安息。

    秦砚站在那里看着沈旷,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颇为浓厚。

    跟着她来,又在牌位前这样,他到底想干什么?

    但他已经到秦家面前说了这事,虽为帝王,已然给足了体面。

    沈旷见殿中都是西盉的将军,便也都上了一炷香。

    抛开别的,秦砚一直觉得沈旷是个好人,不论多有权势,从未变过。

    只是她不敢赌。

    秦砚静静退了出去,见已经放晴,照亮心中烦心事。

    此时一个僧人上前,作揖问道:“施主,您可是和那位蓝衣施主同行?有些事情还需过问施主。”

    秦砚还礼,“算是吧,可有事?他正在殿内祭拜,稍等一会即可。”

    “也就一句话的事,劳您问一句。”僧人笑道:“是这样,施主每年都派人来为秦将军点一盏长明灯,但今年供奉的人格外多,已经有些摆不开了,不知施主还要继续吗?”

    秦砚心中一顿,“每年都来吗?”

    “是的,每年清明前一天。”

    清明前一天,那就是今天了。

    是因为和离了,他今年亲自来了吗?

    所以并不是跟着她来的。

    秦砚已然有些懊悔,好似错怪了沈旷。

    僧人也有些感慨,看着殿内诚恳的男子,颇为赞赏,“说来,秦将军府的牌位都是这位施主托人刻下的。”

    秦砚看向殿中的眼神微微一惊,嘴唇嗡动:“敢问是何时……?”

    “四年前。”

    四年前,是沈旷回长安的时候,两人还未见过,也没有婚约。

    此时沈旷已经从殿内出来,僧人问过之后,便去点了长明灯。

    秦砚在廊下盯着从屋檐流下的雨水,缓缓问道:“您跟我兄长曾经认识?”

    “见过几次。”沈旷沉声道。

    镇北大将军之子秦冶,骁勇善战,但可惜身有旧疾,而后战场重伤,英年早逝。

    “你兄长总是提起你。”

    提起兄长,秦砚总是眉眼弯弯,“一定没说我好话吧。”

    沈旷一时沉默,不知该如何答。

    他在漠北驻守几年,北方高原翻过连绵不绝的山脉,为一个峡谷进入中原的关口就是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