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章 教书不易

    搭建一个水车,也只需要四根木头,罗凡选得都是速生落叶乔木,尽量避免对原森林的破坏。来到这世上,罗凡在后世中很少能看到几人都合围不住的参天粗壮大树。此时林木枝干长满绿叶。一行人从河流阳光出走进森林,顿时凉意生然,虽然不能说被遮的密不透风,但阳光确实是被揽在树冠外,只有斑斑点点的金光,像线一样的射入进来。地面积满厚厚的腐枝烂叶,想必下面的土壤是相当的肥沃,树根处还有蘑菇,一些枯枝上则长满了木耳。

    靠近河水的粗如象腿的树木先被砍了五棵,削去了旁支,拖入水中。众人返回伐木场的临时位置,开工,按照图纸,分组剖解大小合适的型材。接近晚上的时候,一座水车插入河水中,随着水流在吱呀呀的转动,一根木轴连马车铁轴,带动铁轮转动起来。众人看得欣喜,毕竟,这是个新事物,他们看过水车,但还没想到水车可以有这种功能。

    需要改动的地方是木架跟木轴的支撑处,这个问题,罗凡带来的铁匠可以手工临时锻打几个铁圈出来代替瓦轴。润滑就采用动物脂肪,牛肉或者羊油都可,这两种油,常温下都是凝脂状态,低转速下可以代替后世的机器黄油。其他倒没什么改进,或者以后发现问题再来改进也可。

    另外的就是木锯,根据水车的驱动能力和长度,这个木锯尺寸也是大大超过木匠现在手中的任意一款。这个问题,也交给铁匠来处理,罗凡可在一边做指导。

    罗凡记录了各种尺寸数据,跟众人一起固定了水车,防止它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磨断轴。浴着阳光回城。

    连夜赶制的大锯和轴瓦在天亮时,被木匠们套入水车。大锯往复式的霍霍拉动。鲁师傅同两个人抬起一棵原木,固定在木架上,两人推动木架,缓缓推进,接触钢锯时,手中感到微微一震,钢齿带出白花花的木屑,耳边传来簌簌簌簌的锯木声。

    水动力木锯成功,虽然如此原始,但罗凡还是由衷的激动,这东西自此以后能部分的解除木匠们那繁重的劳动量。尽管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和创新。

    但自古文明的演化,都是用不断先进的工具来减轻人类劳作时的体力量。

    剩下事情就简单,上游伐木,水车处完成剖解,一定规格的木材,则用马车运回城内。而城内,地基开挖和水道也以开工。一车车木料堆积在地基旁边,只等基石填充完毕,即可搭建木屋。

    可复制经验的,是铁矿和煤矿,这处都不难,罗凡花了一天时间就寻到,玻璃则完全不用操心,余师傅只等着找到煤矿时,就开始烧制,当然,玻璃厂,其实是小作坊,建在河的下游,一个是下游的河沙质量更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椒州城没有污染。

    但意外的是,按照营州矿点模式仿造的焦炉,就是生产不出来焦炭,煤送进去,烧红之后,无论是浇水熄灭还是封炉缺氧熄灭,均得不到焦炭,最后出来的,都是细小的焦煤灰,而不是焦炭。用这种煤灰炼制的铁,一个个都是发泡状,跟海绵一样,一敲就碎裂,铁匠锻打不了,几炉铁水出来都成为废铁。

    幸好的是,玻璃作坊使用这种煤,没什么影响,反而因为此煤无烟,纯净,反而让玻璃的透亮更上了一层楼。

    罗凡终止了大量采煤,只需够玻璃生产所需即可。晚上回城同李蜻蜓商量,让她托上次海船的那批人,运送一船焦炭过来。

    不过校舍也已建好。早在建设的过程中,李蜻蜓充当微笑大使,贴告示,散口言,每天站立城门处吆喝,凡6岁到16岁之间的孩童,均可送到椒州第一学堂读书,无论贫穷贵贱,在这里都可食宿无忧。

    免费的午餐人人要,何况这里还是免三餐,不少城外远处的农户听说皇上弟弟办的学校,知府更是每天亲自接待学生,也急忙赶夜将孩子送来。李蜻蜓吆喝之余,也很是头大,眼看着一个看起来都快30的人,也赶来报名,问他道:“你是孩童?”

    那人抱抱拳说道:“尚未成年。”

    此时有女子追过来,拎着他耳朵呵斥道:“你还未成年,咱们孩子都会打酱油够得了这上学堂的条件。”

    那人又抱抱拳对李蜻蜓说道:“我乃超龄儿童,超龄。”

    女子怒道:“超龄,你这是严重超龄,有手有脚的,干嘛贪图人家学堂的三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