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八章 三人治县

    史记曰:天复元年五月初,渤海军计败契丹与营州,属珊军三千余人被俘。渤海国占营州,于扶余府成犄角之势,共阻契丹东下。李秉承民选任营州刺史,置流民,开荒田,轻田赋,免重刑,建军制,甚有河南伊张全义治下之风。

    史书说李秉承很有张全义治下之风,是赞美他很会发展治理城市。

    张全义世代为农,用猫太祖的话来说,绝对的根红苗正,往上翻三代,都是贫下中农,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到他这一代,张家终于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张全义在他自己家乡县城当了一个小公务员(小吏)。

    朝九晚五,每天他的工作任务不是打打水,扫扫地,就是给领导泡泡茶准备好报纸,时间长了,沉不住气问县令道:“吾何以天天扫地?”

    领导回话道:“不扫地?尔欲扫天下?”

    这话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翻版,小张同志一听,觉得,嗯,还是领导高瞻远瞩,这话说的有道理有水平,太有哲学思想了。

    于是低下头继续扫地,可这端茶倒水的活,跟天下和扫地是没有任何关系,过了一段时间又问县令道:“吾何以天天泡茶?”

    领导回话:“茶中出真知,饮茶有三道。初道苦若生命,二道香醇似爱情,三道清淡如和风。年轻人,要好好感悟茶味,不泡,又岂能得之?”

    小张同志一听,高论,实在是高论,这话,果然是他自己说不出来的。

    但这倒水的事情,小张还是迷惑,于是忍不住问了县令。

    领导说道:“水往低处流,尔若是不想干了,滚!”

    小张同志明白了,人是要往高处走的,什么扫天下和茶道,都是鬼话。于是他正式离开政府编制,转身加入了这个时候的猛虎组织,黄巢农民军。

    黄巢一看他简历,不错,当过官,尤其是当过朝廷的官,现在弃暗投明,黄巢抱着宣传的政治需要,立马任命张全义为一小将,送往战场,不料他竟然也争气,屡获战功,惹黄巢喜爱至极,最后在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他终于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水往低处走,因为他主管大齐朝的水运事务。

    可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还没等他完全体验够。菊花也会残黄巢也会败,他下岗后带着简历找到唐将诸葛爽,诸葛爽果然爽,本着挽救失足青年,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教育思想,收留了他,也得知在诸多各路将领这个圈子里,他也算是很会打的一个,是个人才,于是命他继续做了将领,送往战场,结果他又屡立战功。

    是金子放在那里都会发光的,只要不放在以前家乡县城的府衙,干些扫地倒水泡茶的活。

    打着打着,诸葛爽让他填写了一份申请表,张全义接过一看,是唐朝廷任他为泽州刺史。这又升了。

    不过以上都不是重点,下面的才是关键,如是过了几年,金子越来越发光,最后,某人怕太耀眼,遮住了他的光辉,于是给了一百多号人,封了一个很大的虚头,河南伊,让他从武官转正,下放到地方。

    那个地方叫洛阳。自安史之乱后,此地历经过多年战乱,现如今仅存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张全义初到时,那里“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麾下,才百余人,相与保中州城。四野俱无耕者”。

    我们知道白骨露于野已经很惨,却不知道白骨蔽地更是惨惨惨。面对如此景象,他如同雅典娜一样,释放出女神的光辉,从部属里挑选了十八个人任命为屯将,每人都发给一面旗帜、一张榜文,把他们派到洛郊周边十八个县去招抚农户流民过来定居生产。可惜,为什么不是十二个人呢,组成一个黄金圣斗士团该有多好。

    曾经繁华的洛阳,被打成一片废土,于是不招藩镇和军阀青睐,都纷纷转过头,打不是废墟的地方。洛阳,反而避开其他军阀间的抢夺,张全义抓住和平的间隙,亲自带领大家披斩荆棘,开垦荒地。据说对逃来的百姓"待之如子"。常像一家人似的一起相依为命。每当耕作,他就站在田边为大家送酒送饭,收获了粮食,就拿到外地去换回耕牛。俨如一位忠厚勤劳的家长,不管新来的还是相熟的,都愿意信服他。人烟稀少的洛阳一带顿时又渐渐恢复了生气。

    这人如果不当农业部长,实在是太亏神了。

    有种热爱是天生的,就如同音乐对于莫扎特,物理对于爱因斯坦,数学对于费马,羊脂球对于莫泊桑,潘金莲对于西门庆,苍空进对于我一样。

    张同学的对土地,对耕农,那也是发自出内心的喜欢。所有事情中,他最喜欢就是听到有关种地织布的事情,比如有一家今年的蚕茧和麦子收成很好,只要距离上他能跑的过去,则必定过去,亲自1慰问他们的老小,并赐给糖烟酒等物...然后看新麦和白茧,对着它们情不自禁的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