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8023部队 第十章 大河沿中转站

    到了大河沿之后,胡乱的吃点东西,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位于大河沿北部的部队转运站。

    当我站到了部队转运站门口的时候,天色已经下午时分。那时已经起了风沙,一张嘴就是一大口。

    虽然名字叫做转运站。可却一点也没有站的样子。就是一排排简陋的帐篷。在狂风下,猎猎作响。

    我顶着风沙,眯着双眼。快步走向了转运站最前方的帐篷。

    掀起了帐篷帘,一步跨进了帐篷内。把手上的铺盖卷往地上一贯,一屁股就坐到了铺盖卷上。把鞋子脱了下来,倒着鞋帮内的沙子。

    这时,我才想起观察屋内的情形。结果,这一看,我的老脸不由的一红。

    只见帐篷内的一群人,手中拿着笔本。围坐在中间的简易桌子上。明显是在召开会议。

    而此时,一见有人进来,便都看了过来。

    我手中拿着自己的鞋子,与屋内的众人大眼瞪小眼。好不尴尬。一时屋内陷入了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外面的风沙呼啸着。

    见此情景,坐在中间的人咳嗽一声,打破了宁静。

    “咳,小兄弟,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啊?”

    我都奔三十的人了,居然还叫小兄弟。但看在说话的人是个老头子的份上,也就不和他纠缠了。

    “额,我是从东北接到调令过来的,让我来这大河沿中转站。那,给你看调令。”说罢,我从口袋内掏出了调令和我的证件,放在了中间的那张办公桌上。

    老人拿起调令,仔细的看了看,又看了看证件,抬头问道。

    “你叫卓定军?”

    “恩,正是。”我答道。

    “那就对了,我们这地头一般没有人愿意来。除了成片划过来的,外调的没有几个。”“你来的还真是时候,正好赶上个末班车。收好你的东西。后排左数第三个帐篷,你今天就住在那里,明天一早和帐篷里的人一道起来,我派车送你们去目的地。”

    见老人已经变相的下达了逐客令。我也不多留,抓起桌子上的调令和证件,扛起铺盖卷,掀开帐篷帘子,走了出去。

    晃晃悠悠的来到了老人所说的帐篷,抬脚便进了帐篷。

    这是个普通的班用帐篷。简易的吊床连在一块。屋内一共能住十二人,是个上下铺,各能住六个人。

    十二人的屋子并没有住满,还有很多空铺。而屋内只有三个人,围坐在中间的火炉上,烤着土豆,侃着大山。

    见我进来,众人看了过来。我也不扭捏,把铺盖卷往吊床上一扔,也一屁股坐在了火炉旁边。开腔道。

    “啊!先自我介绍一下啊,本人卓定军,东北人士。参加队伍已将二十年了。今个到这,初来乍到,不懂之处,还望各位不慎吝啬,多多指教!小子这厢,有礼了!”

    话音未落,中间一人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我瞅你像模像样的,当兵时间也不短了。这官腔学的倒是挺溜。咱儿这里不兴你们那一套,你这当兵这么多年,是个啥大官啊?”

    “咱这出身能混到啥大官啊,最滋润的时候才混上了个副营长,就是一卖命的主。要不,能稀里糊涂的就让人整到这里来嘛”我答道。

    见三人挺好相处的,我便也放松了下来。一阵寒暄之后,我对他们也有了一些了解。

    中间的那个人叫刁德才。约莫着和我的岁数差不多。头发梳的倍利索。小眼睛,大饼脸。人如他的名字一样。俗气极了。逮着啥说啥,口无遮拦。也就一米七四左右的个头。身材略显有点臃肿。然而却不是虚胖。他这是骨骼比较粗大的那种,属于短粗类型的。本来按说他这个身高挺合适的,但让他那粗壮的骨骼一显,整个人就像个大地雷一样。也是个多年的老兵,打过几场打仗,枪法极好。曾经在团里面当过军事参谋。我们都叫他刁高参。

    刁德才左边的,名字叫做孔熙林。估摸着差不多得有五十岁了。身板看上去表单薄。是一个戴着黑边大圈眼镜的古板的中年人,两鬓的头发有点斑白,脸上皱纹很多,显得比较沧桑。是专门过来研究地质生态的名副其实土壤专家。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对历史非常有研究。不过,这个人不苟言笑,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基本上不怎么搭腔。只是在边上认真的听着。

    剩下的那一位,则是一个刚从军没有几年的年轻小战士。叫孙守业。估计也就二十多岁,脸上充满了稚气。年轻气盛,身板不大,却异常有力气。干活麻利,令行禁止。被刁高参忽悠的一来一来的。他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三个都是从外面后调过来的。这个小战士的整个部队都划到了这里来。当时大部队过来的时候,他在探亲休假。这不,假到期了回部队之后才发现部队已经开拔了。便又马不停蹄的追了过来。

    四人相互熟络了之后,便一边吃着烤土豆,一边天南地北的侃着大山。打发着无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