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章 严查

    隔日,仍是阴雨天,朝臣们密密麻麻地跪于龙殿内,将本就闷热和压抑的空气不断升温。这已是馨太贵妃殁后,皇帝第三日没有上朝了。光诚帝驾崩尚未过百日,疫灾泛滥,当差的要臣却已有一半进了诏狱,户部算的一笔糊涂账,朝廷迟迟拨不出赈灾的银子来,听闻昨日又有刺客劫狱,大臣们各自心里犯着嘀咕,面上也皆是愁云密布,此时在朝上,多一话不如少一话。

    “穆顺,劫狱的事,你怎么看?”太后似是整日未眠,声音里满是倦意,只听她隔着珠帘问道。

    穆顺早有准备,身为刑部尚书,劫狱之事他首当其冲,该如何回话他昨晚已对镜演练了数百遍。往日上朝,三品以上官员皆赐座,而今日,他也同殿内所有大臣一样,嘴里含着半块参片,从清晨跪到了现在。他回话道:“幸得太后指点,几日前便将几位刑部重犯转移,未受波及。此次劫狱之事,四名刺客均就地正法,仅伤了一名犯人,死了六个狱卒。”

    “就地正法,意思就是没有活口了。”

    说话的是兵部侍郎李成安,苏平入狱后,由他暂管兵部大小事务,他接话道:“启禀太后,臣以为,劫狱之事可大可小,应当严查。太后如今主政勤勉,为治理疫病更是费尽心血,可却有人在如此非常时期兴风作浪,可见其居心。或是灭口以毁其证,或是救人以谋不轨,无论是何目的,其心可诛。”

    自新帝登基以来,有几位世家子弟深得太后赏识,李成安便是其中一位。正所谓“改元建新”,大虞虽国难当头,却是少数人得以登高的大好时机。

    “成安说得倒是不无道理,你所说的严查,该是如何严查?”李成安的话再一次说到太后心里。

    “臣区区兵部侍郎,对于查案之事,不敢妄加评论,还请太后定夺。”李成安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

    珠帘后,太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静默半晌,方才说道:“先帝重病时,自知时日不多,曾设下立命八大臣,以辅佐鸿祯,赞襄一切政务,更叮嘱哀家多上心。如今首辅卫峰已经不在,兵部苏平、户部赵世渊更是罪不可恕,御林军统领武奉也是戴罪治疫,八人之中,已有四人不在其位,这让哀家如何放心。现朝中动荡,更有人居心不良,再谈什么立命已无意义。我看这严查,就从这八位开始查吧。穆顺,你也是这八臣之一,此事就由你来办吧。”

    “臣遵旨。”

    “说起来,叶盛这会儿应该已经进了天都吧”

    ------

    “驾。”

    “驾。”

    雨后,乌云散去,烈日当空,天都城门外,飞驰而过的烈马卷起滚滚黄沙,伴随着马上重骑们此起彼伏的驱驾声,如汹涌洪水般,压入烨阳城中。

    “将军,您先回府上还是直接入宫?”先前还是放肆疾驰,一列守卫军入了城门后立刻变得规矩了许多,连说话都变得轻声细语。

    “入宫。”

    叶盛纵马前驱,答得未有丝毫犹豫。阳光直射他的银铠,如龙鳞般反出刺眼的光。此次进烨阳,他没打算再离开

    散朝后,太后照例召见了御林军统领武奉。御林军久不作战,疏于操练,此次疫病肆虐,军中更是人心涣散,拿着朝廷拨下来的钱款跑路的、曾经信誓旦旦却又临阵脱逃的、防护不当染了病却仍去酒楼潇洒的,比比皆是。虽说武奉是光诚帝钦点的大将军,又是立命八大臣之一,但官做成如此境地,说他御林军全军上下的官都是买来的,实在不为过。

    然而太后亦无他法,此时换了统帅,五万御林军只会更加一盘散沙。

    “先前朝中商议的法子倒是可行,这几日,我们在烨阳城的几个大的街道都搭了临时的棚子,用以集中照看病人,城中的口粮也皆由我们御林军统一发放,以免百姓再吃了什么疫病重灾区运进来的粮食。”武奉答得仔细,他心中清楚,此次疫病得以控制便是他翻身的唯一机会,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嗯,控制得住天都的病情,方能缓解百姓恐慌,桂城和梁城这些个重灾区才有的救。”太后倚靠在座上,点头说道。

    “只是”

    “有话便讲,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见武奉吞吞吐吐,太后有些许不耐烦,她太清楚这转折之后该说的话了。

    “只是这搭棚子、发粮食的钱,御林军实在拿不出来了。”武奉硬着头皮答道。

    生死存亡之际,钱,于他来说至关重要。至于这要来的钱怎么用,他也早已有了打算:花一半,留一半。倘若花去一半银两便能将这治理疫病的差事亡羊补牢,他这从二品的统领职位说不定便能保得住,到时候,另一半钱他大不了拿出来分给跟着他卖命的弟兄们。但若是这疫病过了半把月仍没有好转,那剩下这一半钱便会跟着他一同辗转从河西一路到关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