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0、 学者心如白日

    原文

    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敝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姚舜牧《药言》

    白话

    学习好比是人心中的太阳,可以使人心里亮堂,如果不勤奋学习,那么即使喜好仁德,喜好智慧,喜好诚信,喜好正直,喜好勇敢,喜好刚强,也都存在缺憾,更何况有其他爱好呢?活到老,学到老,心中自然会光明正大,远远超过别人。世上最高贵的事就是读书学习,不过这里所说的地位高贵,是指在人品方面,而不是指世俗的权势官位。

    家训史话

    师旷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大音乐家、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师旷注定一辈子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是个盲人。据说这位身残志坚并成就斐然的先贤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

    有一天,晋平公同师旷聊天。晋平公叹了口气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今年已七十岁啦,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

    师旷笑着对他说:“时间太晚了吗?那你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听了,沉下脸,不高兴地说:“我和你说正经话,你身为臣子,怎么可以取笑我呢?怎么能和我开这样的玩笑?”

    师旷赶忙起身拜道:“敝臣哪敢这样。我也是说正经话。我是说:一个人少年时好学,前途就像早晨的太阳,辉煌灿烂;壮年时好学,就像正午的太阳,还有半天的时光,老年时好学,就像蜡烛的火焰,虽然不怎样明亮,但有了蜡烛的光亮,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强些,点亮蜡烛走路同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古训今鉴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权势地位,最根本的是学习能够给人带来超出凡人的智慧。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这段古训道出了学习最终的目的。活到老,学到老,人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始终在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中并影响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言说未来社会“最终将走向学习式社会”,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看来,中国古代“活到老,学到老”的家训是真理。

    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