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0章 读书为的是自己,可不是为了天下百姓

    “好。”

    不知道是因为能够撬动苏家的根基,还是因为提及了乐劣,俞盛桓竟然只犹豫了一会儿,就轻易地答应了陆芷的建议。

    “你现在跟我说说,那第二个人才回流的计策,又是怎么回事?”

    “皇上,在说这条计策之前,臣妾想问问,彦国如今是不是真的像苏使节说的那样,人民食不果腹,勉强糊口?”

    “非也,乃是连年丰收,安居乐业。”

    “好,那就请皇上把先皇当年送过去的人,全部召回来。”

    这里是农耕社会,就算借由开放阶级的上升渠道,来迅速收集赈灾粮,但这个也不过是一时之策,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改变这种闹饥荒、闹旱灾的局面,天命不能改,但人力能修补。

    “不可能。”

    “苏荃不会愿意放人,彦国也不会愿意。”

    先皇以仁厚治国,五年前彦国有难,作为邻国,先皇不仅送粮,甚至还召集了国内一大批能人异士,去协助彦国百姓整改土地和修整河堤。可如今五年的时间,修整河堤的人回来大半,整改土地的大部分人却留在彦国,也不知道是彦国国君的主意,还是苏荃的计谋。

    “一个人必定不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他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好友,如果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亲朋好友如今因为饥荒饿着肚子,甚至易子而食,而曾经帮助过、如今也正在效劳的彦国却不愿意将粮食借给他们的祖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臣妾不认为他们会不愿意回来。”

    “如果高官厚禄比亲朋好友还要重要,那么这样的能人异士,连人都称不上。”

    苏荃能讲大仁大义,那她陆芷就敢玩小情小爱。

    苏荃说,吾为天下百姓,不拘一方。

    陆晏堂问苏荃,彦国的百姓是他口中的天下百姓,难道生他养他的乾国土地上的百姓,就不是他口中的天下百姓?

    陆晏堂是个文人,哪怕再寻苏荃的错处,依旧逃不开这些大仁大义。

    可陆芷不一样,她从来都不关心这些天下事,而且更好反其道而行。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都要脸面、要名声、要声誉,所以有人散千金做善人,有人圈孤寡扬孝道,有人广授业普众生,贪污腐败的事情永远不会放在台面,沽名钓誉也要说是为了天下百姓。

    大多数人行善,是因为有一颗善心,可有些人行善,是为了获得利益。

    陆芷相信,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愿意要一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