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七章 沈国维的信札

    吸引李睿驻足的东西算不上宝贝,只是有些特殊,李睿没想到现在就有古董商贩卖这玩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而在这太平盛世年代,没有谁会预料到,以后有些家书却是万金难求,那就是名人的信札、家书。

    李睿之所以清楚这些,是因为前世信札收藏受到追捧,渐渐成为拍卖行的宠儿,屡屡打破天价成交记录。拍卖火爆的同时也引发巨大的争议,是否侵犯了名人隐私。不少名人后裔因不满长辈的书信被拿出来公开拍卖,一怒之下将拍卖行告上法庭。

    这很好理解。

    名人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多是正面形象,个人信札是平常亲朋往来信件,没有掩饰,会展露出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个人缺点、情爱隐私之类。后辈为维护长辈的完美形象,自然不愿看到这些信件被公开拍卖。

    周海婴、钱钟书、柯岩、流沙河……最多的就是沈从文的信札。

    李睿蹲在地摊前,一封封名人信札被挑出来,心中却是非常惊讶,不明白商贩从哪搞来这么多名家信札。

    仿冒的?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本无需辨别,肯定都是真货。无他,名人信札这块收藏市场尚未深度挖掘,没人重视,价格低廉。没有足够利益吸引,自然没谁会耗费大量时间去仿造名家的书信。

    “老板,这些书信怎么卖?”李睿拿着一摞信札,问价。

    “五块钱一封,这可都是著名文人的书信,书法不普通……”地摊老板瞥了眼被李睿攥在手里的信札,回道。

    呵。

    说对方没见识吧,他又知道这都是名人的信札,说他有见识吧,泥煤的一封名人书信才开价五块钱,卖出白菜价。

    嗯。

    在李睿眼里算是白菜价,压在手中等个一两年,这一封信至少卖上千块,耐心等到2000年以后放出来,一封信札能轻松拍出上万块。

    不过。

    现在是1990年,收藏名人信札的藏家不多见,几乎没有成熟的市场,顺利出货都十分困难,地摊老板开价五块钱一封信,太贵了。

    按理说,李睿都是亿万富豪了,几块钱的生意还斤斤计较,有些小气。但这里是古玩街,讨价还价才是正常的,买东西不还价,商贩不会感激你出手阔绰反而在心里嘲笑你傻子、肥羊,甚至后悔没再开高一点的价码。

    人,跟普通动物的区别,就是贪婪,永远不会满足。得到了,会奢望得到更多。

    李睿抬起头,笑道:“老板,就这一个信封一张信纸,你居然要五块钱,没一点出售的诚意啊。”

    “嘿嘿……哪能啊,不卖我摆在这干嘛。小兄弟,这可不是普通的书信,都是出自名家。他们的书法还值不少钱呢,五块钱不算很高。”

    “书法?都是普通的书信,有什么书法价值可言,你倒说说这些名家中有哪位的书法作品卖过高价。真要有一点书法艺术价值,恐怕你也不会随意丢在地摊上,只要五块钱。”李睿道。

    闻言。

    地摊老板嘿嘿一笑,也没羞恼,古玩街就这个样,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行,我给你说个实在价,一封四块钱,如果全都收购的话,我再给你便宜五毛钱。”

    四块钱,白菜又降价了……

    李睿暗笑,却依然不满意。微微摇头,说道:“价格这么高,遇到感兴趣的也被你直接吓走了。两块钱一封,我全都买下。”

    “两块……这也太少了,我连本钱都赚不回来。”地摊老板连连摇头,不愿意。

    本钱?

    要个鬼的本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