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7章 福通食肆(下)

    沈于归面上一红,嘴角一勾:这方郎君,不愧是读书人,还真是会说话!

    对面的方晏如一双眼含笑,三分戏谑,三分撩人。

    沈于归道:“多谢郎君,这瓠羹该冷了,郎君快些吃吧!”

    刚端上来的瓠羹本就烫手,升腾起来的雾气更浓,沈于归几乎都看不见对面方晏如的脸。沈于归夹了一块羊肉,舀了一勺热热的汤。

    碗还没收回来呢,只见那行菜又端上来一个大盘子,上面堆满了猪骨头,行菜笑眯眯道:“这位官人、小娘子,这是配着瓠羹一起吃的骨头,二位请慢用。”

    沈于归见送的这一盘骨头一点儿肉也没有,心中疑惑,却又不好多说什么。只见方晏如将这一盘骨头一抬手“哗啦”一下全倒进汤里,完了慢条斯理地擦擦手,仿佛刚才那不是他做的事儿一样。

    方晏如笑着解释道:“这盘骨头就是要泡在羹汤里,吸了汤汁最后吃的。沈娘子快尝尝这瓠羹可否合你口味?”

    沈于归咬下一口羊肉,肉质细嫩,紧而不硬。平时沈于归吃羊肉最怕羊肉的膻腥味,可这瓠羹里的羊肉却一点儿腥味也无,且羊肉入口还十分鲜香,约莫是在熬煮之前提前腌制过,才能腌入味。

    且这汤似乎还不是羊肉汤,虽与羊肉同盛,带着羊肉香,喝起来却有一股骨头的浓郁。沈于归记得自己小时候,外婆的拿手好汤——猪骨汤,就是这个味道。

    那汤是用数根大棒骨,在一个老旧的陈年瓦罐中,生了煤炭,用炭火将瓦罐吊着长达十个小时,煨出来的汤浓郁无比,比超市卖的高汤不知要好喝多少倍。只是自从外婆走后,再也没有人有那个闲心与精力花将近十个小时的时间去熬一碗汤了,于是这味道便也与童年的记忆一起被封存起来。

    沈于归细细品着这汤,心中感慨万千,随口道:“这汤真是鲜美啊!”

    方晏如也盛了一碗,一边喝一边随口应道:“这瓠羹乃是用瓠子嫩叶五斤,羊肉三斤,葱二斤,盐蚁五合炖成羹汤。嫩叶要选刚抽芽一月之内的,羊肉则选用羊后腿,这样顶好的食材熬成瓠羹,味道才能如此鲜美。”

    沈于归疑惑:“郎君怎么知道?”

    方晏如笑了笑,神神秘秘地把脑袋凑近,压低声音道:“你想知道?”

    沈于归亦凑近脑袋,满脸期待地点了点头。

    方晏如神秘兮兮道:“自然是我偷偷溜进福通食肆的后厨看到的呀!”

    沈于归:“……”

    面对着桌上的瓠羹,沈于归可谓是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自从自己穿越以来就没再吃过好的,尤其是肉类,更尤其是羊肉。如今碰上这个“金主爸爸”,可不得多吃点儿才对得起自己的肚子呀!

    方晏如在对面自顾自饮酒,一边倒酒一边微笑:“慢点儿吃,别噎着了,这儿没人跟你抢。”

    沈于归自觉失礼,抬起头,嘴里还叼着没啃完的羊骨头,只是一笑,含糊不清道:“今日多谢方郎君请奴家吃这许多好东西,平日里奴家可都吃不到这些。”

    方晏如苦笑,只是心里道,别说你了,就连我自己都很少吃这些。

    其实在宋朝,虽说猪肉的价格低廉,而羊肉却昂贵,只有御宴和贵族饭局上才会出现。比如说某个人只配吃猪肉,那是暗骂他地位低下。宋朝的羊依靠进口而来,一部分专供宫廷,另一部分在市场上高价出售依然十分抢手,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涮羊肉的。就算是自己这种京城命官,能吃到羊肉的机会也甚少。

    这样想着,方晏如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失心疯了。若不是刚发这个月的俸禄,自己也不会点这一道瓠羹。如今瓠羹点是点了,对面这位娘子却是吃得欢快。

    方晏如不禁觉得自己有些奇怪,新年时节京城官场上需要打点的关系这么多,自己为何偏偏就要请她吃这一餐饭呢?

    方晏如不知不觉喝了三杯酒,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能使自己信服的原因来。

    只是心里觉得很开心就是了。

    方晏如脸色突然一抽,乔三娘子前不久说的话又在耳畔想起:

    “方郎君,你不会是……心悦我们家于归吧?”

    难道自己真的心悦……她?!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