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章 ?第三十六章 冰封

    本世纪初,南方地区突然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场灾难给亿万人民带来了无法以估量的损失。当时正值春运返乡的高峰期,肆虐的雨雪让铁路、公路全线封堵,残暴地粉碎了无数个家庭团聚的愿望。灾情最严重的是京岭高速黎昌云田段,数以万计的群众被困在了路上,不管是哪里出发的,最终都在这里趴了窝,大大小小的车辆簇拥成一条条蜿蜒的长龙,放眼望去,仿佛与天际相接。人们已经在这里停留了好几天、一星期了,始终看不到通车的希望。

    遥不可及的归途和狂暴的雨雪,让人们只能选择守在车里坐以待援,汽油很快就用光了,暖气供应不上,每天只能啃方便面、饼干充饥,这些简陋的食物已经被精明的当地人炒到了天价,他们每天骑着摩托车在长长的车队里穿行,忙着地向被困的群众兜售着紧俏的商品。看着手里的百元大钞还换不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平日里节俭惯了的老乡被宰得心尖发疼,却也无可奈何。

    随着时时一天天过去,大雪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逐渐爆发,但是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绝望的情绪开始如瘟疫一般蔓延开来,冰天雪地里,大人小孩的呼救声、嚎哭声不绝于耳。

    南方危急、岭西危急,生命危急。

    上级一声令下,驻防黎昌的一师紧急出动,直属d连也接到命令,随师指挥部和先头部队奔赴抗灾一线。

    当我们终于赶到遇险路段时,簇拥在各自车中饥寒交迫、生命垂危的群众宛如见到神兵天降,先是爆发出一阵阵惊喜的欢呼,紧接着就是一片放声恸哭,这是在生命最后关头看到希望的喜极而泣。带队的师首长也红了眼圈,下令让所有的炊事班都下车做饭,“把火都给老子生起来”,首长果断的命令中混杂着哽咽,“蒸馒头,下—面—条。”

    云田,这个看似童话般的冰雪世界,对很多人而言地是地狱一般的存在,是此生永远的噩梦。我实在不愿意回想,也不愿意用哪怕一个字来描述当时的景象。我只能告诉你,你永远不要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地方,永远不要,哪怕只是一分钟。

    很快,炊事班报告一切准备就绪,我和连队的战士们一起把做好的馒头、面条一份份端到群众手中,风雪中不时听到有人高喊:“革命军队好,谢谢革命军人。”我对一位抓过馒头就塞进嘴里的大姐说:“慢点吃别噎着,还有……”在说“还有”的时候,我转身抹去了眼角的泪,然后用手里的相机记录下眼前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突然,我的镜头捕捉到远处一名中尉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一个小孩的身上,在这样极度寒冷的气候,不穿大衣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我有些惊讶,加快速度向他走去。只见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官兵都主动把自己带来的军被、军大衣塞给受困的群众,虽然这些表情麻木的人们没有几个会在口头上称谢,但他们注视着官兵的目光里满是感激崇敬。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里,我为自己是一名军人而自豪,为身处在这样一个光荣的集体而自豪。

    中尉的举动也被首长看在了眼里,他叫来军需科长,让他把仓库里的大衣和棉被全部调过来。科长面有难色:“这些可都是战备物资,动用要等上面审批”

    “妈拉个巴子,老百姓和我的兵都快冻死了,还等个球啊,先发下去,手续你们去补,出了事老子负责”首长的怒吼在风雪中回响。

    接下来的日子里,子弟兵和冰雪的交锋正式展开。道路被冻得结结实实,冰层厚达几十厘米,最初大家用镐头敲、铁锹砸,就象是在挠痒痒,只能留下几道浅浅的白印。人力不行,换机械。坦克、装甲车、堆土机…轮式的、履带的,各种重型装备逐一登场,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环境还是一如既往地险恶,雨雪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经常是前面刚抢通一段,后面紧跟着又冻上了。e团甚至一度与师指挥部失联,后来才知道,他们夜间宿营的时候全体被冰雪困住了,吃喝也送不上去,整整用了一天时间才打通道路走了出来。他们是如此幸运,幸运得让人后怕,这近一千号人,近一千号年轻鲜活的生命,如果壮烈在这里……

    “妈拉个巴子,妈拉个巴子。”指挥部里,首长一掌把会议桌上厚厚的玻璃拍碎,这个老家是西北边塞的大个子红了眼,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休息了。

    好在地方的专家及时提出了科学的救灾方案,很快,道路抢通了,各种保障供给也送上来了,我们终于战胜了这场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官兵们欣喜的欢呼声在山谷里震天回响。英雄的一师,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危机暂时解除了,但是人民的生产生活还没有恢复,尤其是住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一直被困在山里。由于这场冰雪把通向广源山区沿途的电塔线路全部压垮摧毁,当地已经断电许多天了。群众的安危不容有丝毫懈怠,上级急令,一师立刻转战广源,近万名官兵们来不及休整,又奔赴新的战场,一场同样光耀史册的抢险复电大会战就此打响

    部队到达广源后,师指挥部立刻召开任务部署会,各级领导正襟危坐,我作为基层主官也被要求列席会议。会上,一位师领导正在进行动员:“同志们,这次任务关系到群众的安危,关系到实现领袖的决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

    没等这位领导讲完,师长就接过了话题:“没时间扯淡了,这次的任务就是把线路架通,从东到西分五个作业区,你们五个团长一人领一个,地方电力部门的同志配合我们制定计划,我的要求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按时完成任务,散会。”

    这次简短作战会议,拉开了抢险复电行动的大幕,一师近万名官兵又一次直击生死。

    必背镇,半坑村,光是听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山势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这个本来籍籍无名的苦寒之地,因一师直属队一千余名救灾官兵的到来,就此载入史册。这一千多面带倦容却眼神坚毅的汉子,来到这里是为了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征服半坑村边的那道险峻山岭。

    这道山岭上都是羊肠小路,狭窄处仅能一人通行,天气好的时候普通人徒手攀爬都很困难,更何况是在冰天雪地,身上还要扛着几百斤重的电塔塔材,登山简直比登天还难。

    雪,漫天狂舞的飞雪,坡,伸手摸天的陡坡;路,本来是没有的,走得人多了,也就更加险滑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