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4章 第14章

    红墙绿树,黄瓦蓝天。

    今日天朗气清,风景也是这边独好。

    彼时宫道上,嘉靖帝宠臣陆炳一路行来,目不斜视,却全没半点赏花赏景的心思,白白辜负了这大好春光。

    他受皇上召见,现下入宫见驾。

    如今的嘉靖帝一心求道问仙,谋求长生不老,深居内院不上朝久矣。百官想要见他一面何其难也?更遑论伴驾左右了。

    ---这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事,谁都知道圣驾身旁就是离富贵荣华最近的地方,可谓唾手可得。

    想那前朝的锦衣卫指挥使江彬就是这样风光过---他与武宗同吃同住,权势熏天,呼风唤雨,满朝文武莫敢侧目。

    陆炳圣眷日隆,不日前也擢升成锦衣卫指挥使,自从五品副千户一跃为正三品大员,红了一大片人的眼。此刻又蒙皇帝主动召见,按说心情应该很不错才对,可是他却神色凝重,浓眉深锁。

    为什么?

    皇上无事不会传召他,每次传他觐见,几无好事。

    先帝驾崩,大行皇帝武宗无嗣,身为武宗之堂弟、兴王朱厚熜自藩地承天府匆匆赶到京城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元嘉靖。其后,从承天追随朱厚熜来到京城的兴王府家臣陆炳便发现,不过三年不见,他的小伙伴、现在的嘉靖帝变得多疑、暴虐而喜怒无常,打骂宫人更成了家常便饭。

    原来那位待人宽厚的发小,早已不复存在了。

    同吃一母乳汁的那个人,他,现在是皇帝……

    皇帝者,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如今,天下人的生死都由他说了算。

    岂是从前战战兢兢,生怕先帝误会自己有不臣之心,谨小慎微到连封地都不敢跨出去一步的藩王待遇可比?

    伴君本就如伴虎,何况自己这位发小的心思已隔了山海,越来越难以琢磨。他有自知之明,皇上再如何宠他爱他,他亦不敢有半分疏漏闪失之处。

    锦衣卫职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实,皇上不问政事,每日求仙问道,那他这位锦衣卫指挥使该是有史以来最轻松的指挥使。他只要每日护卫好皇上的安全即可,巡查缉捕等职责,便可省了。

    可,即使贵为天子,掌人生杀予夺,也身不由己。

    自皇上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始,就受到掣肘。

    其后愈演愈烈,终于有一日,皇上与朝臣们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

    陆炳记得,那日,是七月的一天。

    无风,天气闷热。

    以原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为代表,率九卿、翰林、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及六部诸司属臣等共计二百余人,集体跪在左顺门外,一边口中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一边大哭,声震阙庭!

    他们,欲要,仗节死义。

    说来可笑,这群人所争乃是要皇上尊奉先帝的父亲即孝宗皇帝为皇考,反而称自己的生父为“皇叔考”,生母为“皇叔母”,祭祀时对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以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为首的文臣给出的理由是---皇上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应该尊奉正统才名正言顺。

    人,岂能称亲生父母为叔叔、叔母呢?

    这是对生养自己的父亲母亲的背弃,绝对不可以。

    抗争,便是自皇上为自己父母正名开始。

    这便是拉锯了好几年的“继嗣”还是“继统”的大礼议之争了。

    在陆炳看来,杨廷和其心可诛。

    自皇上从承天府赶赴京城来继位的时候,那杨廷和就要想要拿捏皇上了---皇上入京时,他妄想要皇上以皇太子身份自藩王和臣子才进出的东安门进入皇城,而非天子进出的大明门。可先帝乃是皇上的堂兄,皇上岂可自认皇太子?荒谬!

    借皇统之名制衡皇上,叫他知道你们文官得罪不起,怕不是你自己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吧?

    别看皇上入京时不过十五岁,可,吾皇十二岁即执掌兴王府,统治封土,岂会做你杨廷和的傀儡?!

    那班朝臣又来闹了。

    这一次声势浩大。

    彼时皇上正在文华殿斋戒,听到喧哗,遂派了几个太监叫群臣散去。但那群人伏地不起,从辰时一直跪到午时,试图迫使皇上再度屈服。

    龙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