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14章 115.再次出现的冷家军

    就在冷家军躲在大草原上的不儿罕山过冬和修整的时候,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已然结束了,可是这一年生的大事件却是多的很,导致本来就混乱不堪的中原大地更加的满目疮痍千疮百孔了。

    大宋政权的韩灵儿,在早先年的三路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或先后遭致失败,或远离宋都汴梁,宋政权很快从鼎盛开始逆转。

    所以韩灵儿才偏安一隅的醉生梦死,那些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都被他掩盖了起来,实在是他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傀儡罢了,军政大权都落在那些大将军手里,就比如刘福通。

    名义上韩灵儿还是大宋皇帝,可是每一道指令都由刘福通等大将们来定夺。他只能逃到安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摆摆架子而已。

    江南的红巾起义军本来就是军阀混战的局面,相互攻伐抢地盘,这不张士诚派遣大将吕珍攻打安丰,小明王韩灵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不顾张士诚、陈友谅东西夹击的危险,亲率大军北上,救出小明王、刘福通,安置于滁州。至此,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当小明王韩灵儿和刘福通被朱元璋救起后,他们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不得善终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二月,朱元璋称吴王前夕,其将廖永安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途经瓜步,将他们溺死。

    再来看看张士诚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一边降元,一边与朱元璋争夺地盘,就在今年与元廷妥欢帖木儿闹翻,双方关系断绝,致使张士诚腹背受敌,然而他的政权也更加的腐朽堕落,灭亡之日也指日可待了。

    方国珍只是胸无大志的起义军小头领而已,他就是夹缝中生存的小军阀,灭亡是必然的,就看朱元璋什么时候抽空便能扫平。

    至正二十三年最瞩目的大事件就是陈友谅这个枭雄举兵六十万攻伐朱元璋,朱元璋以二十万的兵力抵御,双方在鄱阳湖水域大战,这次被誉为中世纪世界最大规模的水战终究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6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陈友谅也在此次战役中被流失射中,中箭身亡。

    最后这个腐败不堪的元廷还在继续着党争,而且还是愈演愈烈,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在平定中原以后,没有利用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在江南大战的机会麾兵南指,彻底歼灭起义军,反而不遗余力地参与元朝内部党争。

    当时元朝所依靠的地主武装有两支,分别是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父子与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但两军渐生龃龉,自至正二十、二十一年(136o、1361年)以来就互相攻伐于山西一带,争夺地盘。

    扩廓帖木儿子承父业,也继承了与孛罗帖木儿的矛盾,他们“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虽然屡次下旨劝他们和解,但反而“仇隙日深“。

    经过多次军阀混战,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时,扩廓帖木儿的势力已占孛罗帖木儿的上风。其后应朝廷调停,两军罢兵,各守其地。

    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的斗争还牵涉到朝中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争端……

    孛罗帖木儿也是在驻守辖地的时候接到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的旨意来剿灭冷家军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不但没有剿灭掉冷家军,反而还让冷家军把元廷的大后方给搅的天翻地覆的。

    话说冷家军就在不儿罕山过完了整个冬天,迎来了至正二十四年的春天,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大草原渐渐恢复了生机,动物们也从冬眠中醒来,活动在大山中。

    冷家军也找到了下山的路,整装待的准备继续深入大草原的腹地,继续进行北上战略大转移的方针,至此,冷家军的军队人数由于接连大战的缘故锐减到了一万两千多人。

    除了冷家禁卫军和绿林军人数都在三千左右,其他军人数都不足两千了,而且武器装备也没有之前的那么犀利和丰富多变了,扭力投石机、八牛弩和战车早在华山脚下的阻击战当中给破坏掉了。

    铁蒺藜和铁制拒马三角架早在防止三部联军追击的时候就用光了,不然全是游骑军的草原部落早就把冷家军追上给歼灭了。

    至于全军酷爱的短矛齐投也已经消耗了一多半,都是在追击战中无法及时回收的,至于冷家军全军配备的制式弓弩都还在,箭矢的话也在修整期间制作打磨出来很多,足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