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2章 93.群策群力

    李思齐、明三、余泰贤和李九龄看着一片烧尽的灰尘,心有戚戚焉,他们悲凉的是这次大围剿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没有剿灭冷家军,反而弄得一身伤,实在是得不偿失。

    现在再继续追击下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凭着冷家军强悍的战斗力没有十万以上的军队包围、堵截是歼灭不了的,而且还得利用围城、围山围水等地利条件才能彻底的消灭冷家军,就算是这样的硬拼下来,也得折损自身一半的兵力。

    然后在想想,冷家军已经突破枷锁,越过了华山,从包围圈中跳了出来,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在西北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几万人到处游击转战对于冷家军来说那是轻而易举的。

    最后这几位是根本承担不起这大军的粮草军饷消耗,所以只能悻悻然的退兵了,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回去的时候却是垂头丧气,一脸的不悦。

    联军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半个月后,围剿冷家军失败的消息不断的传出,四座皆惊,难以置信,各方势力和地主豪强士绅、大世家都快惊掉了下巴,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冷家军能躲过这必死的结局。

    这一结果让那些群雄割据的王侯们都大跌眼镜,但是他们显然已经不在乎了,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段小插曲而已,冷家军已经被逼走,去到西北那苍凉贫瘠的土地上是难有大展的,保不齐就会被天灾人祸给消耗殆尽,自生自灭了。

    地主豪强士绅、大世家他们觉得,只要冷家军没有地盘扩张,就是无根的浮萍,再加上西北土地贫瘠、荒无人烟,就算从土地里刨食也不够养活和维持冷家军展的,都展不起来了,还能有什么威胁。

    再有草原各部不断的争抢夺食,冷家军也未必是他们的敌手,到时候两败俱伤,甚至还会被消灭,那还用担心什么呢?

    在众多的掌权者当中,元廷皇帝妥欢帖睦尔的眼光还是比较毒辣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北再人烟稀少、资源匮乏,那也是他掌权号施令的地方,岂能让他人染指,尤其是像冷家军这样一心推翻蒙元统治政权的叛贼。

    虽然那些南方的红巾起义军闹腾的厉害,甚至现在还不断的激战交手打仗,但是妥欢帖睦尔全然没有放在眼里,只要能解决了元廷内部纷争,就能一举歼灭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农民起义军。

    这也难怪妥欢帖睦尔看不起那些红巾起义军,看看都是些什么人,装神弄鬼的,依靠明教、白莲教、闻香教等起家,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俩和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都是一群跳梁小丑,就能鼓动一些穷棒子们抢钱抢人而已。

    陈友谅和朱元璋算是枭雄,但也只不过是杀主夺权的小人而已,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夺取兵权,朱元璋设计把郭子兴父子俩的兵权夺走,这些人不足为虑的原因妥欢帖睦尔认为是名声不好,上行下效,以后定会被底下的人反了。

    至于张士诚反复投靠的一个昏庸之人根本进入不了自己的法眼,明玉珍么,也是一个土鳖罢了,迟早有机会收拾他们的。

    至于冷家军一定要灭的连渣都不剩,因为妥欢帖睦尔仔细研读了冷家军的理念,可以说这是从根源上铲除了帝制和士大夫的特权,让普通老百姓当家做主,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是极其可怕的,这虽然是最终目的,看起来遥不可及。

    妥欢帖睦尔一开始也只是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是爆了轰轰烈烈的宣传风潮和学潮风波,这就不得不令妥欢帖睦尔另眼相看了,然后还有其适合展的土壤,武关、丹凤县和商州城,这俨然是一种要崛起的趋势。

    更何况冷家军理念要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驱除鞑虏,这就是深刻的********,不可调和,你说妥欢帖睦尔能不上心么,最后十万大军的联合围剿看似万无一失的举动却失败了。

    无论如何,妥欢帖睦尔都不会放过冷家军的,于是,他才迫不及待的下令道:“凡是大元朝廷的军兵,剿灭冷家军者,得其奖赏……”这奖励可谓是不得不厚重呀。

    一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都想跃跃欲试了,剿灭了冷家军几乎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元廷的五分之一江山就可以任由自己支配了,这奖赏厉害了。

    这一消息一出,犹如重磅炸弹,一时间又掀起了关于冷家军话题的小高潮。

    比妥欢帖睦尔眼光更独特的还有朱元璋,他不仅研读冷家军的理念,而且还打探关于冷家军的一切消息,让朱元璋深深忌惮的是,冷家军顽强的生命力和展前景,还有谋士团举世无双的战略计谋。

    可以说哪一项都能顶的上是天下少有了,面对大围剿都能处之泰然的安然度过,战斗力之强悍,谋略和智计都那么深沉,隐隐约约朱元璋把冷家军都当成了第一强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