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1章 雁门太守

    不等邓盛和杨赐再次开口,张让立即跪倒在地恭声道:“陛下圣明!”

    刘宏本来以为这事儿到此就算是结束了,不过张让心中却是有些犹豫起来。

    按照他跟赵弘的协议,除了让朝廷接受投降之外,还要想办法保举赵弘为一方太守,毕竟那么多真金白银可不是白收的。但是眼下说服朝廷接受赵弘等人投降都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想要给赵弘保护一方太守?

    看到张让跪倒谢恩之后半晌无话,刘宏疑惑道:“怎么?张常侍还有事情?”

    张让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赵弘极其麾下乱军毕竟都是黄巾贼出身,就算是朝廷接受他们投降,可万一他们归降之后又生出反复之心却该如何?”

    邓盛和杨赐等人冷眼旁观,不过刘宏却是不厌其烦的开口道:“那依张常侍的看法,这赵弘等人投降之后却该如何处置啊?”

    张让道:“陛下,想要保证赵弘他们不再生出反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此人及其麾下的乱军全部安排在一起,然后再想办法让他们都明白朝廷法度,最好是将他们全部纳入朝廷治下,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归降之后不再继续叛乱啊。”

    刘宏迷惑道:“张常侍此话何解啊?赵弘等人随时乱贼,不过一旦他们归降之后,自然是全部归于朝廷治下。”

    太尉邓盛冷声道:“陛下,张常侍的意思是,等到赵弘极其麾下一众乱贼归顺之后,朝廷最好再给贼酋赵弘封个官,如此一来赵弘感念朝廷大恩,自然就会不再生出反复之心。”

    事情发展到现在,邓盛已经是彻底想明白了,肯定是赵弘想办法贿赂了张让,并且极有可能拿住了张让的什么把柄,如此一来才会让张让这么卖力替他说话。

    邓盛话音方落,杨赐便怒声道:“陛下!黄巾乱贼杀无赦,这是朝廷早就定下的法度。如今为了尽快平定黄巾之乱而接受赵弘等人的归降,这倒也勉强能够说得过去。不过接受他们归降之后还要给乱贼封官,请恕老臣绝不同意这个做法!”

    看到杨赐态度坚决,刘宏也不好直说到底允不允了,转念一想这才对着张让开口道:“如果朝廷答应给赵弘封官,张常侍以为该封何职才算是合适啊?”

    张让小心翼翼的开口道:“赵弘此人一旦归降,就等于是在黄巾逆贼之中竖起了一个典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表示赵弘促成了将来无数的黄巾乱贼为了活命而投降朝廷,此等功劳,下官以为至少封个一方太守应该可以了。”

    邓盛本来以为张让最多开口说封个县令而已,此时听到张让说完这些已经是不再冷笑而是凉笑了。

    除了邓盛等人之外,场中其余众官同样是被张让这句话给吓得不轻。

    最终还是大司徒高第摇了摇头道:“陛下,说到底赵弘等人不过是乱贼出身,而朝廷选官自有其法度在。如果真给赵弘封了太守,老臣以为至少会引起种种不便。”

    “朝廷官员升迁需要考核政绩,有些官员可能为官数年也只是一方县令县尉等职,而赵弘此人一投降就被封为太守,这岂不是让朝廷之中大部分官员心中不满?至于其二,如果朝廷给赵弘封了太守,那将来再有黄巾乱贼选择归降,难道朝廷把他们全部封为太守或者州刺史不成?所以老臣以为,张常侍所言实在是荒唐!”

    听到高第说完这些,场中百官立时就有不少人附议。这些普通官员的想法其实都跟高第差不多,接受赵弘等人投降,不过是给一群黄巾贼一条活路而已。

    而张让建议给赵弘封太守,这就是实实在在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朝廷官位就这么多,多一个赵弘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将来那些投降的黄巾贼也会封官,如此一来岂不是朝廷本身的官员就会缺少很多升迁的机会?

    好在张让对于阴谋诡计这些事情还是在行的,看到朝中不少官员反对之后立即反驳道:“诸位想必是有些误解了,赵弘之所以能够被封为太守,主要是他促成了将来许多黄巾乱贼的归降,这件事情只是特例而已。所以除了赵弘之外,将来就算是再有黄巾贼归降,也不可能再给他们封赏太守这等高官了。”

    听到张让的辩解,杨赐却是根本不理会他,反而直接对着刘宏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给贼酋赵弘封太守之事绝不可行!一个太守之位事小,可乱了朝廷法度才是大事!还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