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0、第 90 章

    苏罗英对霍秉庭彻底改观后,往两个人家跑的频率降了很多。

    不过倒是主动提起……两个人可以先订婚,毕竟感情很稳定。

    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希望子女能成家立业,有自己的后代。

    姜蘅觉得自己还年轻,在此之前根本没想过结婚的事情。

    毕竟她现在的事业才起步。

    他们已经买了对戒,但那是情侣戒指。

    姜蘅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的,两个人谈恋爱可以简单纯粹。

    她不嫁给霍秉庭,那就能避免面对霍家的那些糟心事和人。

    如果有了名分,成为霍家的媳妇就不同了,估计自己处理起来各种复杂的关系够呛。

    何必给别人挑她错处的机会。

    而且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相处,想想都已经很心累了。

    如果到时候真的撕起来,她这个暴脾气够呛,总不能学着霍秉庭一脚把长辈从椅子上踢下来吧……

    再说了,真结婚了估计还涉及很多财产股份的分割,他们不想,别人也会去指手画脚,真的太麻烦。

    所以还是算了吧。

    有的人拿了结婚证也会离婚,姜蘅不需要那一份保证。

    至于孩子的问题,姜蘅决定先不和人说霍秉庭的事,等过几年再看。

    霍秉庭结扎了的好处是……哪怕是安全|套中间破了,也不用太担心怀孕。

    霍秉庭也对结婚没兴趣,如果是姜蘅要一场婚礼,他自然不会反对。

    不过现在他还没有站稳脚,不是夫妻关系反而更能保全对方。

    他也不太看重那一张薄纸。

    年轻人的想法,长辈自然不能理解,所以两个人对外统一口径是还太年轻,过两年再看。

    姜蘅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如今她是很有钱了,那边工作也上了正轨,日渐的繁忙了起来。

    工作室的人都很佩服,这真是低调的富二代。

    她上次给《凝血碧》剧组写了曲子,虽然那部剧是黄掉了,不过烂剧出神曲的定律,姜蘅编曲的歌倒是受业界的和观众的一致肯定。

    今年刚好古偶大火,很多剧组都来找姜蘅合作,她把后面半年的时间都安排上了。

    而且经常受到剧组邀请去出差,现场去采风。

    关燃送给了姜蘅一架小型的飞机,不过她可不敢用,这一趟飞下来比酬劳还贵。

    而且太高调了也不好,作为一个务工人员。

    不知道和霍秉庭让人打过招呼,还是关家的人有打点过……总之姜蘅所见的人都非常的和睦,工作也很顺利。

    除了霍秉庭不满,姜蘅居然能比自己出差更多,两个人在家的时间经常刚好错开。

    明明同居,却有了异地恋的感觉。

    小别胜新婚,只要姜蘅在家,霍秉庭就会特别粘人,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就在家办公。

    那张大桌子两个人各自坐在一边,互相不打扰。

    只有偶尔休息抬眼才会看到对方。

    ———

    霍家的长辈,本来想让霍秉庭娶一个能帮忙他们克制对方的人。

    姜蘅算个什么东西……净跟着捣乱,被关家认会后反而更嚣张了。

    两个人居然感情深厚,这就更加糟糕了……

    毕竟他们巴不得小两口能每天掐架。最好闹得鸡犬不宁,能分走霍秉庭的一部分精力。

    再说了关家的生意都在国外,其实也帮不了霍家什么,哪怕是商业联姻,对人他们也不满意。

    总之就是各种的挑刺。

    霍川不表明态度,那其他人就蠢蠢欲动,开始变相的给霍秉庭介绍姑娘。

    哪怕家室稍微差点也无所谓,主要是长得漂亮懂事听话。

    姜蘅觉得有点好笑,反正她也不管。

    倒是觉得多让小霍总接触姑娘,也许能让对方更开朗,大家交个朋友嘛。

    只是阿焕非常的毒舌,不给人留面子,不过那些女同胞自己凑上来的……就没办法了。

    姜蘅离开了一周,霍秉庭分别在回家的路上、在停车场、在公司强行的认识了三个姑娘。

    其中有两个选手被他骂哭了……是真哭了。

    霍家人不知道,姜蘅不但不会生气,反而是一肚子的坏水,等着看笑话。

    状况太惨烈,再想找愿意接近霍秉庭,又符合他们要求的姑娘也没那么容易。

    这场热闹很快就收场了,姜蘅甚至觉得意犹未尽,怎么不学某个综艺节目弄三十个选手,然后等着小霍总一个个的灭灯。

    这事情简直成为了她的快乐源泉。

    姜蘅怕霍秉庭出意外,交代他每次用车前,一定要检查车有没有被动过手脚。

    吃东西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别被下毒。

    姜蘅甚至把号称‘死亡百科书’的《死神来了》一系列都看了遍,尽量规避所有的风险。

    “你对我的霍家那群蠢货做事风格很了解,不过我不会有事情的。”霍秉庭语气有些无奈。

    不过想对方这是为了自己着想,又觉得满心的甜蜜。

    姜蘅刚好完成了手中的工作,有两天的假期,所以在家休息。

    霍秉庭边整理领带,边看打量自己的人,笑着说:“不如你中来公司送饭给我。”

    姜蘅不假思索的说:“也不是不可以。”

    “就这么说定了,12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