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70、第70章

    冲喜是一种风俗,当女子一方久病不愈或者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时,就以娶一房亲的形式来驱除病魔。不止是大晋,古往今来这种事情多了。当钦天监上折子说,昨晚突现流星,然后经过推算,为了化解当今皇上与太女现在身上的病魔,请太女冲喜去去霉气。

    这折子太平常,朝上朝下根本就没什么反应,冲喜娶一房亲,又不是娶正室,一国太女多一个小郎君少一个小郎君根本就无所谓。只是等钦天监把合适人选递上来的时候,朝臣惊讶了。

    只有一个名字:左卿书。还特别备注,此子是最好最佳也是唯一人选,然后又用洋洋洒洒几千字去写他的命格到底有多少好,和太女是如何如何的合,太女娶了他又会如何如何。说的是天花乱坠,比媒婆还媒婆。

    左卿书也是京城公子圈里的名人,才情相貌也许他不如京城三大才子出色,但是他却是出了名的实大体,善家事,性格温和敦厚。真要是说娶,这样一个男子实比名气更大的京城三大才子更是正夫人选。

    娶个正夫还要是以贤德为主,最出名的反面教材就是沈悦,不是说他不好,而是娶了他,谁能罩的住,以后日子还要不要过。

    虽然左卿书得这么好的名气,但是一直到二十一岁左卿书还是待在闺中。主要是他身份的问题,其母是七位宰相中唯一个仕女出身的左慈。身份上可以称的上高,只是大晋一直婚事要讲门第的,也就是说除了看的到的这一代身份之外,上八辈是做啥的也要看一看。

    这样这一折腾左卿书的身份就真的高不成低不就了,名门大族不肯娶寒门小户的男儿为正室,但是仕女出身的官员中身份地位的相当的几位家中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好歹是个宰相家的公子哥,再加上如此名声,随便嫁了有些可惜,所以也就拖到了现在。

    但是太女娶左卿书冲喜,事情就变得更是诡异了。太女的夫君名份分配与王爷不同,王爷就是明确的一妻一夫,小郎君完全上不得台面。但是太女除了太女君之外,下设还有一位良君,是上得了台面的侧夫,以后太女登基后,这绝对是四君人选。甚至于可以说,这是候补太女君人选,太女君要是亡故,这位就可以立即顶上了。

    凤祈一直没纳良君,虽然太女君一直无所出,但是凤诉也一直没有纳良君。但是现在钦天监把左卿书的名字列出来,宰相家的男儿,一般的小郎君实在不配他的身份,而凤祈恰良又没有良君。

    太女君家中刚刚产生如此大的变故,这些年他又无所出,现在突然娶了这样一个家世,人品,相貌俱加的男子,争宠不争宠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就是地位都是岌岌可危了。

    当今皇帝身体状况如何全朝皆知了,太女登基也是指日可待,这个时候清扫了太女君一家。就是一时半刻保的住后冠,估计也是坐不长久。而以后宫上位的原则,原良君就非常有上位的可能性。

    左卿书一旦登后位,那可以说是大晋的一个新时代了,寒门皇后在大晋朝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即使他的母亲是宰相,在这个看中门阀的时代,他仍然只是寒门。后宫可以说是另一个小朝廷,而这个小朝廷动向与大朝廷也是息息相关的,后宫如此的大动静,前朝就更可想而知了。

    别说东宫上下议论开来,就是朝堂之上也是议论纷纷,就连左慈都吓了一大跳,连忙上前说自家儿子如何如何,实不堪配于太女。结果被正元皇帝一句,这是冲喜,配与不配岂是你的说的。

    左慈吓的当即无话,满臣文武也是说不出话来。钦天监推算出来的人选,谁又能否决了,这是为了皇上与太女的身体着想,哪个敢说个不字就是诅咒皇上与太女。

    “就按钦天监说的日子,祈儿把这位良君纳了吧。”正元皇帝最后发话。

    “是。”凤祈应着。

    当今皇上亲自定下来的人选,名份,而且几乎是过朝议定下来的婚事,到东宫操办的时规模确实不同一般。当然比不过册封太女君,那毕竟是国事。但是此次办的确实是隆重,名处不用说,就是细节方面也是尽善尽美。

    左慈只看东宫官员的态度也能知一二,心里多少有点宽心,太女会纳自己儿子为良君,她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要是知道一、二,他也会想些办法阻止。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这宫门的水可比侯门深多了。

    早知道儿子以后会进东宫,以前小门小户家的女儿来提亲她根本就不会拒绝,别说现在风口浪尖上,就是正式选入宫的,死里头的也不在少数。

    “母亲不要太忧心了,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再者是皇上亲下的旨,儿的日子不会太难过的。”左卿书反劝着左慈。

    左慈拉住儿子的手,叹气道:“现在朝中局势多变幻,皇上此举的意图我也明白,只是历朝历代一朝基本格局想改变都不是易事,我真怕……”

    左卿书沉默,对于朝廷中的事情他只是一知半解,只是旨意都下来了,谁都无力回天,只能道:“这是儿的命,我认就是了。”

    ---------------------------------分割线--------------------------

    太女纳良君,凤瞳当然要来,虽然凤瞳觉得非常对不起太女君,必竟太女君的母亲,姐妹几乎全部死于她之手。但是大礼如此,她还是备上一份厚礼来了。

    在几乎清扫了太女君一脉的沈氏之后,太女这时候纳良君,其实喻意己经很明显了。虽然这位良君出身寒门是另一种暗示,但是太女君地位岌岌可危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