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 除非己莫为

    启家的人不开口,唐小鱼也不着急,放松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一双眼提溜转,默默算起损失费来,这正厅的摆设被启二爷砸得面目全非,好在都是些普通的用料,经得起糟践,要换成东厅那些金疙瘩,唐小鱼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瞧瞧,瞧瞧,啧,桌上那套天蓝釉彩富贵花的茶具,只剩茶盏一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还有她亲自选的一对釉下彩大花瓶,双双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一套茶具加两只花瓶,草花梨的官帽椅、花几,岫玉桌屏摆件,福禄寿刺绣挂屏,拉拉杂杂加起来少说也要一千七百两银,整好可以重新翻修一下正厅,换点儿大气的家具。

    唐小鱼还想再讹点儿,启文松终于沉不住气开口:“你想如何?”

    “我若说想借刀杀人,宰了你,当如何?”唐小鱼笑起来,淡淡的,不过是阴气森森的那种。

    启文松被她的话噎了一下,定定看唐小鱼良久,尖刻的视线像要把她看透:“你不会,万菱不可能让你独揽大权。”

    “独揽大权与否,都是后话,启堂主,衙差还等着您老呢,是去,还是不去啊。”

    “我若是不去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启文松说。

    唐小鱼回道:“我只问你,是诛三族,还是去县衙磕头认错,我这个人还是很好讲话的。”

    挨着父亲的启世玉,啐了一口唾沫,不可一世地指着唐小鱼的鼻子,讽刺道:“我们就不去,有本事,你就压着我们启家两百多口人去县衙,你们信义堂不是一直同伏虎堂叫板么,又如何,舵主仍是偏心我们启家,连一个信义堂主的位置都不给你。”

    唐小鱼挑眉,倏地抬手扣住启世玉那只碍眼的手指,往反关节方向一掰,启世玉瞬间疼得嗷嗷叫,抬手就往唐小鱼脸上招呼,可惜看着壮硕如牛其实是个草包,出招太慢了!袁鼎义抬手一个隔挡,紧接着一招迅雷不及掩耳的摆拳,不偏不倚打在启世玉的脸上,这是一记重拳,虎虎生风,娇生惯养的二世祖哪儿挨得住,震惊的睁大双眼,踉踉跄跄晃了晃身子,浸水面条儿似得瘫倒在地。

    一,二,三,唐小鱼默数三秒,地上的人翻着死鱼眼,没有起来的迹象,她幸灾乐祸道:“哎,启堂主,老话说教儿宜严,严气足以平燥气,启三当家这臭脾气没及早横尸街头都是老天慈悲。”

    “这不,二爷的教训,他就没学到,学什么不好学疯狗乱吠!”

    启文松被她一顿抢白,脸色一阵红一阵黑,两腮鼓鼓,手背青经暴露像只随时要扑上来的恶犬;唐小鱼心想,这局面多少有点儿逼狗入穷巷的意思,恐怕启文松此时恨不得把自己除之而后快罢。

    毕竟唐小鱼这种又动手又哔哔的家伙,一准能把人弄疯。

    启文松喉头滚了滚,看了地苟延馋喘的儿子一眼,咬牙切齿的问:“你要我们如何?”

    “我说了,要么诛三族,要么去县衙给王婶磕头认错,启堂主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她一副好言相劝的模样,唐小鱼递了个眼神给袁鼎义,他会意后把地上的一坨扶回椅子上。

    唐小鱼继续说:“你拖着不就是想万菱回来,再像从前一样,卖你父亲的老脸,逼着万菱心慈手软。”打得一手的如意算盘,以前万菱会心软,今天嘛,就不好说了:“启堂主,选吧。”

    “我看你最后连启家的一根头发都动不了,我爹救过万菱的命,她能有今天是我爹给的造化!”启文松信心满满,他方才慌了神,才被这小丫头的微末伎俩唬住,现在回想起来,唐小鱼抓着把柄一直不用,还不是因为忌惮万菱和启家关系匪浅么。

    她还要靠着万菱,靠着漕帮,就不会把启家往死里整。

    启文松抱着双臂,靠着椅背老神在在:“我们可以等。”

    “好,那启堂主就在这儿等万菱回来,我想不用太久。”唐小鱼站起身不再与他废话,大步走出正厅,正厅外奚骂声不断,信义堂的弟兄把启二爷五花大绑捆在柱子上,那厮一张脸面目全非,好比整个猪头顶在脖子上,她皱了皱眉,吩咐袁鼎义:“我去县衙,舵主估摸着也快回来了,她一进门你就照实说便好。”

    “舵主要问起您呢。”他问。

    “就说我去县衙了,看着点儿弟兄们,别闹出人命。”

    袁鼎义这才注意到被捆在柱子上的启二爷,他向唐小鱼保证道:“属下知道了,堂主放心。”

    唐小鱼自是放心的,她让袁鼎义准备好马车,自己去前门看看情况,再出发去县衙,袁鼎义立刻差人去办。

    “堂主,堂主。”唐小鱼一只脚踩上石阶,易兰就从抄手游廊那头匆匆跑来,她一手提着灰蓝的裙摆,一手抹汗。

    唐小鱼站在台阶上,等她来到跟前,才问:“怎么了?”

    “舵主回来了,刚进下马车。”

    回来了,比她预想的还要快些,唐小鱼不由分说转身走上游廊岔道,接下来的事,自己不在场更好。

    “袁三当家,堂主怎么了?”易兰疑惑的问。

    袁鼎义忙道:“问什么!赶紧跟上去啊。”

    “哦!”

    铩羽而归的万菱回到了议事堂,因启兆两家在议事堂闹事,万家又多是老弱妇孺,各个地方都要有人守着看着,人手不足万菱只能一人挨家挨户的叩门,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镇上没有五百年的人参。

    最后,她实在累得虚脱,只能回来找唐小鱼想办法,义妹路子广,应该知道哪儿有五百年的人参,小鱼又在官府吃得开,孙县令和夫人都这么喜欢她,耽误一天半日肯定可以通融。

    “怎么还在这儿!”她回来想歇一口气,怎知一下车看到人还未散,心里那股无名火腾起,万菱推开启三郎,拖着酸乏的双脚,踩上议事堂门前的石阶走向大门。

    万菱不怒自威的来到匾额下,她目光如炬地扫过聚拢在门前闹事的启家人,多年的累积在万菱身上的戾气无形地压着躁动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