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七章 前朝后宫

    天气渐暖,又是一年春好处,贵妃的生辰很快就要到了,以贵妃的位份和宠爱,今年的生辰宴想来依旧会是办的热热闹闹的。

    周萱萱依旧延续了自己毫不用心的挑选礼物大法,早早就吩咐了,只让吉祥自己看着办,挑些贵重又不失礼的东西也就是了。

    不过就在贵妃的生辰宴之前,前朝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赵家被人弹劾了,还不止是一家弹劾了赵家,就连弹劾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有欺凌霸占农家土地的内容,也有包庇下属买官卖官的事件,还有妨害大理寺司法公正什么的……都是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林林总总的都被人写成了折子,送到了御前,直接被摆到了台面上……

    对于弹劾的内容,赵家自然有话说,并不承认,皇上这次没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是派了专门的人,责令让人查访了一番,然后的然后,就在朝堂之上,直接把贵妃的父亲,赵家的当家人,狠狠的斥责了一顿,还发落了两个弹劾奏折里的赵家相关人员。

    后宫虽说不得干政,但前朝后宫的关系,又怎么会毫无影响呢,前朝的消息也总会通过各种形式传到后宫来的……尤其是这种涉及到某个妃嫔家属的……

    出了这件事情之后,不但赵家丢脸,就连贵妃的气焰都没那么嚣张了……

    看着赵家和贵妃倒霉,皇后高兴的不得了,但这种事情她总是不好拿来说嘴的。

    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就算不明着嘲笑贵妃,暗地里挤兑几句总是可以的。

    尤其是这后宫的女人们,说话向来可以客客气气的,谈笑间就能狠狠的扎上别人一刀。

    最近的昭明宫请安时刻,每天都热闹的很。

    具体的前朝政事,周萱萱听到的有限,但前朝的一些风波多多少少的还是对后宫有所影响的,至少从皇后和贤妃对待贵妃的态度上,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

    比起贵妃的郁郁寡欢,皇后红光满面显然开心的很,和赵家不一样,皇后的娘家方家的男子今年接连有人高升,据说方家家族里的一个小辈在地方上还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很得皇上赏识,皇后娘娘为此别提有多自豪了。

    提起自家人族人来,那种谦虚中带着明晃晃自豪的状态简直不要太扎眼。

    尤其是和贵妃族人赵家这边的两相对比之下,更是让贵妃灰头土脸。

    赵家人在前朝做出那样不光彩的事情,贵妃的生辰宴,自然也就不好如往年那般,在办的那么大张旗鼓了。

    不但贵妃的生辰宴办的并不那么大张旗鼓,同是赵家女的太后娘娘更是病重了起来。

    太后的身体本就每况愈下,贵妃生辰过后,太后那里更是到了需要人侍疾的程度,按理说皇后这个正儿八经的儿媳自然应是第一人。

    但皇后和太后之间的恩怨纠葛的能追溯到八百年前,所以皇后以管理后宫之由,特意嘱咐了贵妃多多照顾太后那边。

    太后本就是贵妃的姑母同样也是她的靠山。无论是情感还是自身利益出发,贵妃自然也是真心担忧太后的,跑寿安宫跑的勤快。

    太后这一病,连带着皇上去寿安宫看望的次数都变得多了起来。

    但去也就是去了,不过是一个帝王为人子应有的表现,不想落人口舌罢了,皇上明白,太后更是明白,至于其他的,并非亲生母子,又能有什么呢。

    太后病重,高位妃嫔们自然也要时不时的去寿安宫探望一二,只是多数时候都被太后那边直接隔绝在门外了。

    太后这一生病,宫里倒是多了几分压抑的气氛,毕竟太后不比其他后宫女人,她的身体康健与否关系重大,还是很重要的。

    其实太后这一病,无论是皇后还是贤妃,心下无不都是开心的,只是全都不好表露罢了,不但不能表露,还要做出关心的样子,也着实够为难她们的了。

    如果说太后生病了还有谁得益的话,太后这一生病,赵贵人的禁足倒是被提前解除了,无他,赵贵人担忧太后,挺着肚子也要过去看望,毕竟是亲姑侄,皇后皇上知道了,也总不好不许的。

    既然能去寿安宫看望太后了,这禁足自然而言的也就跟着解除了,不过这次赵贵人或许是得到了教训,倒是学乖了,除了一趟趟的往寿安宫跑,去尽孝心外,别的地方却是不像以前那样轻易的去晃荡了。

    她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加上一直在保胎,如今行动还是不怎么便利的,寿安宫也不过跑了两三次,太后就板着脸警告,不许她再去了。

    毕竟她腹中的孩子,太后娘娘看的还是很重的,太后病重,也怕自己过了病气给赵贵人,继而在影响了她腹中的孩子,那就不好了。

    比起贵妃来,太后对赵贵人这个侄女的感情比较一般,但对她腹中的孩子,却是相当看重的,私下里,对贵妃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定要护好赵贵人这一胎,让她平平安安的生下子嗣。

    周萱萱虽然升到了嫔位,但太后生病这种大事,和她个小小嫔位的妃子还是没有太大相干的。

    当然为表孝心,周萱萱也是递了牌子想去看望太后的,但寿安宫本就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何况是如今这个时候,所以注定没什么音信。

    周萱萱闲着无事的时候,权当练字,倒是亲手写了两卷佛经,让人送去了寿安宫的佛堂处供奉。

    以此也算表了孝心,做了个孝顺善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