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 文襄帝二子封王 高孝瓘诏上无名

    公元555年,天保六年,齐国皇帝高洋下诏,封已故文襄帝第二子高孝珩为广宁王,第五子高延宗为安德王。

    高孝珩,年十六,母亲为妾王氏。孝珩学涉经史,博古通今,君子六艺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吹笛子和作画。他在府里厅堂的墙壁上画了一只苍鹰,精妙绝伦,惟妙惟肖,看到的人无都以为是真的。

    高延宗,年十二,母亲为妾陈氏。延宗虽然也是庶出,但因为高澄遇害时,他才六岁,于是被接到高洋府中代养。延宗长得白白胖胖很讨人喜欢,高洋也对这个侄子十分溺爱,小时候经常让他骑在自己的肚子上玩耍。定封号的时候,都要先问延宗想做什么王,延宗要做冲天王,可天下没有这个郡名,于是高洋便亲自为延宗选了“安德”二字,希望延宗能安于德行。

    至此,文襄帝高澄六个儿子中四个皆已封王。

    长子高孝瑜,母亲为妾宋氏。高洋登基时,十四岁的孝瑜被封为河南王。孝瑜自幼养在祖父高欢府中,与高欢第九子高湛同龄,关系甚好。

    嫡长子高孝琬,排行第三,母亲为高澄嫡妻元氏,元氏乃前朝魏孝敬帝妹妹。高洋登基时,元氏被尊为文襄皇后,居于静德宫,年仅十岁的孝琬在那时就被封为河间王。

    如今,文襄帝的六个儿子当中,只剩下老四高孝瓘和老六高绍信还未封王。高绍信还不到十岁,母亲为妾燕氏,因为年幼,还未有爵位。然而,四子高孝瓘与三子高孝琬同龄,如今皆已经十五岁,却还没有任何封赏,不得不令人感到诧异。高孝瓘也是庶出,但母亲是谁至今无人知晓。众人只记得这个四公子来到府里的那天,正巧是嫡长子高孝琬的洗三礼。要说嫡长子的洗三礼,别提有多风光了。当时不仅朝中勋贵大臣们都来了,就连孝敬帝都亲自光临,还赠了一万匹锦彩和布帛,高府荣宠一时之间无人能及。

    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嫡长子出生的喜悦中时,高澄出去了一趟,回来之后怀里抱了一个孩子,说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之后便将孩子扔给了奶娘,不闻不问,也从来没有说过孩子的娘是谁。有好事的人多方打听,却一无所获,至今无人知道四公子的娘到底是谁。

    孝瓘在高府长到了十岁,高孝琬封王,元氏便以封王建府为由,将其余诸子都赶出了府。孝瓘没有母亲,在高家也不受待见,出府的时候只有从小将自己养大的奶娘跟着。元氏虽然不喜欢孝瓘,但是在吃穿用度上并没有故意苛刻,因此分给孝瓘住的宅子虽然破旧些,但是却十分宽敞。奶娘又买了几个家丁,拾掇了一番,也算有了自己的宅子。

    陛下要为文襄诸子封王的事早已传遍京城,孝瓘如今已经十五岁了,依照礼制这一次定会有他。

    因此,一大清早,孝瓘就起床焚香沐浴更衣,府中人也早已将宅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正门正厅的大门敞开着,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宣诏官。

    孝瓘端坐在书房,只见他头戴小冠,身着青色大袖宽衫,面冠如玉,身材挺拔修长,姿仪甚美。他手中拿着书,可是半天也没翻一页,眼睛总是时不时的就要朝门外看去。算算时间,宣诏官也应该到了。

    可是一直等到了中午,门外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孝瓘坐不住了,唤来了身边的仆人,让他出去打听一下。仆人叫相和,是奶娘在街上领回来的小乞丐,十分机灵,一直跟在孝瓘身边伺候。

    相和出了门,一路小跑到了二公子高孝珩府上,府中刚接了圣旨,喜气洋洋的。相和找了一个相识的仆人打听,得知宣诏官朝着五公子府去了。相和不敢耽搁,又跑到了五公子高延宗府上,正巧宣诏官刚从府内出来,管家仆人的一堆人在欢送。相和不敢冒然上前,躲在一旁盯着宣诏官,心中暗自盘算着,若是朝着四公子府来,他就立刻跑回去送信,以他的脚程,跑在宣诏官之前没什么问题。

    可盯着盯着,相和就发现了不对,宣诏官上了车,居然直接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怎么回宫了呢?相和心中着急,但是他和五公子府中的人不熟,只好和守门的家丁闲聊,旁敲侧击的打听。府里的公子封了王爵,府中众人皆有赏钱可拿,家丁心里高兴,就和相和说了几句。原来这次封爵,只有二公子和五公子,压根就没提别人。

    相和心中不信,自家公子才学样貌品行样样出众,为何偏偏略过他?

    “论年纪,四公子年长,五公子都已封爵,四公子怎会没有?”

    家丁不认识相和,以为就是哪来的凑热闹的,于是语气有些嘲讽:“四公子?哪有什么人知道高府的四公子,恐怕天家都忘了。”

    家丁是原来高府中的老人,四公子高孝瓘养在府中一个偏僻的小院里,除了去学堂读书以及逢年过节出来之外,平时很少能在府中见到。府中人都知道这个公子不受待见,因此也没什么人巴结。

    相和顿时火冒三丈,“即使没人记得,四公子也是皇亲国戚!”

    说完便气冲冲的往回跑,若不是公子还等着回话,他定要和这个家丁好好说道说道。

    孝瓘安安静静的坐在书房,手中的书已经放到了桌子上,明亮的眸子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的盯着门外。忽然,相和的身影出现在了大门口,孝瓘瞬间坐直了身子。

    然而相和却有些些磨磨蹭蹭,他看着自家公子,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孝瓘心中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希冀的目光渐渐暗淡了。

    “相和?”

    听到公子叫他,相和不敢再磨蹭,赶紧进了书房。

    “公子,我回来了。”

    “打探到什么了?”

    “宣诏官去了二公子府,然后又,又去了五公子府。”

    奶娘正巧过来给孝瓘送茶,看到相和吞吞吐吐的,心中着急:“去了五公子府然后呢?宣诏官去哪了?你倒是快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