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7 高洋看望李祖娥 帝后家宴难温情

    年关将至,高洋再一次对朝中重臣加以封赏,以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司徒,冀州刺史段韶为司空。

    这日,日上三竿,高洋才昏昏沉沉的醒过来。自打入了冬,他这身体就越发不中用了,人也瘦的有些骇人,尚药局每日换着方子调理,可依旧没什么起色。

    高洋靠在榻上,低着头看了一会自己干瘦枯黄的双手,他才三十三岁,却感觉像耄耋老者一样力不从心,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陛下,皇后娘娘着人送来了参汤。”内侍端进来一蛊热气腾腾的参汤。

    看着热气氤氲的参汤,高洋忽然有些想念自己的发妻,许久没和皇后一起好好吃一顿饭了。

    皇后李祖娥正在宫中对太后娄昭君派人送来首饰布匹挑挑捡捡,面露嫌弃。

    “今年的锦缎少了许多,首饰样式也都过时了。”

    李祖娥将一个金钗扔在桌子上,没什么兴趣。

    一旁站着的李昌仪过来将金钗替皇后仔细收好,笑道“太后宫里传来话,说是近两年蝗虫肆虐,收成不好,宫中吃穿用度皆减半。”

    李祖娥冷笑:“后宫省下来的花销,也未必能到前朝。”

    宫中大权实际掌握在太后娄昭君手中,各宫花销,吃穿用度都由太后定夺。李祖娥对此不满已久,只是碍于娄昭君势力,不得不屈服。

    李昌仪笑而不语,又打开一个锦盒:“长广王妃着人给皇后打了这对耳坠子,说是孝敬皇后的。”

    耳坠子长及锁骨,上面挂着一对展翅欲飞的金凤,金凤口中衘着一朵并蒂莲,凤尾处悬挂着六条点缀着红宝石的串珠金流苏,样式雍容大气又不失温柔妩媚。

    李祖娥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拿起耳坠子爱不释手。她原本就样貌极美,如今配上这耳坠子更是倾国倾城。

    李昌仪笑到:“长广王妃眼光好,选的耳坠子衬的娘娘美若仙子。”

    李祖娥嫣然一笑,她也很喜欢这对耳坠子。

    李昌仪又打趣道:“只是这凤凰双飞并蒂莲。。。还好是长广王妃送的,不然怕是要生事端呢。”

    李祖娥轻轻摇头,看着铜镜中轻轻摇晃的耳坠子,笑道:“姑姑说笑了。”

    她与李昌仪亲近,私下也经常说笑,因此不甚在意。

    李昌仪嘴角一丝冷笑转瞬即逝,这耳坠子怕是有人打着王妃的名头送来的吧。

    掩饰好自己的情绪,李昌仪又道:“可不是在说笑,想必长广王妃这是祝陛下和娘娘鸾凤和鸣,恩爱有加。”

    听到姑姑提起陛下,李祖娥原本含笑的眸子里有一丝怅然。初为人妇时,夫君对她百般恩宠,整日里如胶似漆。可后来他称帝了,虽然夫妻情意依旧在,却早已不如当年。整日里和别的女人混在一起,鲜少踏进她宫中来。

    当真是“饮食乐而忘人;交得意而相亲”。(长门赋)

    若说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只是她自幼生在世家,早已见惯了新人堂前笑,旧人殿后哭。

    如今能抓的住的只有这后位和属于殷儿的江山了。

    李祖娥掩去那一抹怅然:“长广王妃有心了,姑姑稍后选些宫里的物件赏了去。”

    “娘娘放心,各王妃的赏赐已经备好了。”

    “这些年有姑姑在,本宫放心了许多。”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便到了晌午。

    十一岁的高绍德刚刚从国子寺下了学,李祖娥很是疼爱这个小儿子,虽早已封了太原王,但时不时的总要叫到宫中来。每日下了学更是在皇后宫中用了膳才回去。还因为此事被太后娄昭多次指责她不顾礼法,如此娇惯子嗣,必定难成大器。李祖娥便和高洋哭诉,高洋没有办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十来岁的孩子一天一个样,看着又长高了许多的小儿子,李祖娥心中高兴,拉着嘘寒问暖了一番,又着人将长乐公主高宝德也领了来一起用膳。

    两个孩子是双生子,长得十分像。高绍德是哥哥,高宝德是妹妹,这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正准备用膳,内侍忽然来报陛下来了。

    李祖娥有些吃惊,陛下许久未来,怎么今日忽然来了?

    高洋已经到了殿门口,李祖娥忙领着两个孩子出外迎驾。

    高洋本是心血来潮来看看皇后,没想到两个孩子也在。看着许久未见的妻儿,高洋忽然觉得心中有些柔软和酸涩。想想一家人也有些时日没有好好做在一起吃一顿饭了,于是着人将太子高殷也叫了来。

    高殷刚被叫过来时,是有些害怕的。

    父皇许久不曾召见他,今日却忽然叫他过来,而且还在母后宫中。高殷不知道所为何事,仔仔细细将最近所做之事回想一边,也没发现有什么做错的。只好战战兢兢的来到皇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