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3章 说服

    张媒婆早就有这个意思了,虽然她还隐约记得宋家的地址位置,但是那毕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记忆了,早就已经模糊不清楚了,要是循着记忆过去找人,恐怕中间得多费许多曲折,还不如让认路的人把自己和方恬带过去呢。

    于是张媒婆便报出了宋家。

    那前来的村妇闻言,脸色一变。

    说来也算的上是凑巧,那上前来搭话的夫人姓宋,正是本村本地人,正也是阿秀的族人之一,她也是从小看着阿秀的长大的,姑娘受的那些委屈她都是知道的,正是因为知道,故而才会想为阿秀不平。

    宋氏带着张媒婆和方恬一同穿行在村子里边,她横眉瞪眼,一边走路一边向身后两位外来人士吐槽阿秀的养母:她还真以为自己对阿秀有恩呢,其实她算是什么东西,这些年要不是阿秀心地善良害怕自己走了以后他们母子两个都会活不下去,所以才留在这家里照料他们,想必他们母子早就已经饿死冻死了,他们就是看准了阿秀善良好拿捏,这才如此放肆!”

    宋氏越说就越是提阿秀不提,越是气这些年来阿秀的养母对她的种种不公,到最后说道愤怒处,竟然一脚把脚底下的石子给踹开了。

    方恬跟在他们两个人身后,微微皱起眉头,看着宋氏愤愤不平的模样,她隐约间好像能够理解为何阿秀的养母会那样对待阿秀了,拥有这样的同村人,有这样的亲戚,想必她就算是想好好对待阿秀,恐怕也是不敢的。

    离开了阿秀,他们母子大概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宋氏带着张媒婆和方恬左拐右转,穿行在狭窄的小路中间,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地方,她指着一处低矮的平房,对张媒婆说这就是阿秀的家了,此时此刻阿秀应该已经出门去卖女红制品去了,在家里边的人应该只有她的弟弟和病恹恹的刻薄养母了。

    宋氏看着那座平常的农家小院,眼带鄙夷,小声对张媒婆说道:“这房子前两年还是个破破烂烂的小屋子呢,要不是因为阿秀聪明能干,攒下钱把房子给翻修了一遍,恐怕这里早就已经成为一处废墟了。”

    她的话语虽然已经压低了声音,方恬也离得有不短的一段距离,但是她向来耳尖,自然能够清清楚楚的听见宋氏的声音,更是能够听得出来她言语中的鄙夷。

    好似是打通了某些关窍,方恬只觉得自己来的时候不确定的那七分可行性,现在涨成了十分,她现在完全有把握说服阿秀的养母答应阿秀和自家哥哥的好事情。

    三个人一同站在门前等了一会儿,好半晌才有人推门出来问她们要找谁?

    那推门走出来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男孩,身形年龄看起来和方恬养在家中的林晓差不多,甚至还要比他小一些,或许是他们家的日子过得虽然也不容易但是始终有阿秀在把持和照顾的缘故,那孩子的远远没有林晓的早熟。

    恩怨情仇那都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小孩子年纪小,这些事情统统跟他们没有关系,宋氏也拎得清楚这一点,对着小孩子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来:“阿明啊,你家娘亲在不在家,这两位是隔壁村子过来的客人,说是专程过来要跟你娘谈事情呢,你娘亲她现在方不方便见人家一面?”

    周明微微皱眉,对屋子喊了一声,得到允许才让外边的人进门。

    他一边把客人迎进门里,一边皱着眉头狠狠瞪着宋氏,显然是听见了刚才宋氏评价他母亲的那一番话,现在很是气恼愤怒了,宋氏觉得尴尬,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告辞了。

    方恬跟着张媒婆一同走进里屋,在昏暗的光线下终于看清楚了备受议论的女人的真面目,那是个十分瘦弱而且憔悴的女人,她的脸色恍若宣纸一般苍白,眼睛却是十分的明亮,斜斜的倚靠在床榻上,微微皱眉。

    张媒婆活了多年了,过日子靠的就是看人的脸色以及能言善辩了,她见了周氏立马摆出一副笑眯眯和蔼可亲的样子,对着林氏寒暄道:“妹妹啊,久不来看你了,你身体怎么样了,可还好么?”

    林氏一如传言中那般刻薄无礼,仰着下巴和脸,竟是直接打断了张媒婆的话:“我可不记得我娘曾经给我生出来过这么一位姐姐来,更是没有被您这样的姐姐帮衬帮扶过呢,您有什么话,直接说出口也就是了。”

    张媒婆一时语塞,露出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她不由得想起旧年,自己代替某户人家来宋家给阿秀说亲的时候,林氏也是这样的一副嘴脸,毫不犹豫毫无礼数的就把自己的话给打断了,那时候她还年轻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状况,很是尴尬。

    现在可不一样了呀,她说媒说了那么多年,现在早就已经练就了一副钢铁玻璃心,即便林氏这般恶言恶语相向,她皮面上仍是挂着微笑。

    “你不记得我也是正常的,毕竟我们两个人也就见过一面,都怪我记性太好记得太死,我且跟你介绍一下,我姓张,是个媒婆,这位姑娘姓方叫恬儿,是邻村的姑娘,我们两个人今天特地过来找你说话,就是为了你家女儿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