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5章 行业龙头!是一个卖菜的农民工

    正值早上,在一条小巷里,人来人往,买菜的人很多。在巷道两旁,做各种买卖的摊位林立,有卖菜的,有卖肉的,有卖早餐的……

    前来买菜的人,都在摊位之间,穿来穿去,比较着哪人摊位的菜,更新鲜,更实惠。

    在菜市场中,其中一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新鲜的疏菜。在摊位的后面,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忙着给前来买菜的顾客,说着今天的菜价,不时给已经选好菜的顾客打称打包,找着零钱。

    “老板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怎么就没有人帮忙呢?”一个已经选好菜,等在一旁,有些不耐烦的顾客,看到这个摊位,还有很多人在等着称重结账,却只有一人忙着。

    幸好,这时候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看样子应该是老板娘。这一下,等着称重结账的顾客,抱怨声才少了起来。等待的顾客,也渐渐少了。

    “每天就卖这么一点钱,卖菜根本就赚不到钱,你还想卖多久呀?”站在摊位后面的女人,看见买菜的人少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下。

    旁过的中年男人,却没有说话,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的确,单纯像这样守着一个菜摊,肯定是赚不到钱的。在菜市场卖菜的人,卖的菜,品类都差不多,价格也没有多大的区别,要想卖菜赚钱,只能薄利多销。像这种在菜市场里面的小摊位,赚的钱都是辛苦钱。

    可是,这个中年男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的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他就是要做这种薄利多销的生意,只要他卖的菜,销量足够大了,也是能赚大钱的。首先该怎么做呢?当然是增加自己摊位的数量,之后这个中年男人,在这附近的菜市场,就有了好几个摊位。

    当然了,这些摊位都是请人看守的,扣除了请人看摊位的人工费后,能赚的钱,也没有增加多少。在这个中年男人眼里,只要有钱赚,就是好事。由于中年男人的勤劳肯干,随着他对这门生意的,不断深入研究。他对卖菜这个行业,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当然了他赚的钱,也比刚开始的时候多了。

    随着,中年男人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自己的公司,自然而然就开了起来。这个中年男人叫高志诚,所以他的公司,就以他的名字,给公司取名叫志诚商贸有限公司,它就是志诚集团的前身,也是志诚集团的最初起源。

    高志诚开这个志诚商贸,并不是为了把他的菜摊生意,做大做强,然后开出很多的分店。高志诚这样做的本意,是为了转型。高志诚一直都有朝蔬菜供应链上游发展的想法,而不是一辈子就守着菜摊,做那种小本生意。

    高志诚的第一步,就是自己亲自到蔬菜生产基地,去跟当地的菜农谈蔬菜直采合作,然后直接从菜农的手里买菜,直接通过志诚公司的物流配送系统,直接把菜配送到当地菜市场志诚公司的摊位。从而形成了从菜农到顾客一条龙的直采直达采供模式。

    理想,总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地的竞争对手,看到志诚公司都这么做了,他们也跟着这样做。搞得志诚公司刚搭好的物流链,还没怎么赚钱呢,抢食的就来了。

    这可该怎么办呢?想了很久之后,高志诚决定向餐饮业进军,他去跟各个酒店,还有饭店、企事业单位的食堂,还有学校食堂,只要是需要蔬菜的地方,高志诚就会主动上门,找对方谈合作事宜。

    高志诚去跟他们谈蔬菜供应合作,在具体合作方面,高志诚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把菜类和肉类的前期处理工作,都打包拿下来,然后在志诚公司成立所谓的中央大厨房,把厨房里的一部工作事务,放到中央大厨房来集中处理。经过志诚公司中央大厨房处理后的食材,拿到终端之后,客户只需要负责最终的煎、炸、炖、煮、炒等工序,完成最后的工作,就可以直接端上桌了。食材初期的清洗、切配、初步处理等工作,都是在志诚公司中央大厨房进行事前处理,从而让客户更省力,更省心。

    高志诚这样忙碌一趟下来,当然合作还是多多少少谈了一些下来。其他没有合作成功的,最主要是觉得,他们供应的品类不够齐全。很多潜在的合作对象,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供应,比如,粮油、肉类、疏菜、水果等等,最好是全部都能供应配送,这样他们的采购就不用跑路了,或者就不用其他的供货商供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