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39.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来的地动,直接导致了早/朝比平/日/里提前了不少,很多消息灵通的大臣,早早就等候在了宫外,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是一夜未眠,整个晚上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的。其实,萧仲青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过去的这许多年都没有生过如此大的天灾,突然来了这么一下,把很多人都打懵了,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除了在自家院子里面转圈圈之前,可以说是束手无策。他们就盼着天赶紧亮,赶紧去上/朝,陛下赶紧拿个主意。

    赵桓平和萧仲青因为手里的案子,可以不用像那些大臣们一样慌里慌张的去上/朝,但两个人起的也比平时要早一些,其实,两个人虽然睡着了,但睡得都不安稳,外面稍微有点动静,他们就醒了。

    赵桓平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暗卫来禀告情况的时候,两个人已经梳洗完毕,坐在正殿里喝茶。

    “殿下,萧大人!”暗卫单膝跪地,朝着正座的两个人一抱拳,“昨/日/晚间的地动,波及了金陵及周边十二个城镇,其中周边城镇只是个别的房屋倒塌,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说那边的震感不是特别的强烈,有些百姓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感觉。可金陵城里的情况就稍微复杂,民房、商铺相对来说比较多,百姓们随意搭建的茅屋也是很多的,人口数量也比那些城镇要多得多。所以,除勋贵大臣宅邸所在的街区之外,其他的地方均生了房屋坍塌的情况,因地动而死亡的几乎没有,基本上都是被砸伤的。”暗卫从袖口里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赵桓平,“属下已经去过了定国公府,国公爷同意殿下和萧大人的提议,他派人去请各位大人,午后在定国公府见面。”

    “好,辛苦了,去休息吧!”赵桓平朝着暗卫挥了挥手,将手里的那张纸递给萧仲青,“放心吧,这次的情况不是很严重,房屋倒塌未过三十间,且多为茅草房,收拾起来不费什么力气,京兆府衙门的衙役们就可以做到。受伤的人数看着比较多,但危及生命的还是很少的,整体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多了。”

    “前几年,工部的李大人和京兆府的蔡大人一连三天上书陛下,要翻新金陵城的民房,当时,很多人都表示了反对,但陛下力排众议同意了两位大人的请求,从内库拨款,将整个金陵城的民房进行了重建。那个时候,我不在京里,和小凡凡去剿/匪了,等我们回来已经是一年以后了。说真的,刚进城就被吓了一跳,还被我爹取笑了好一阵子,说我俩是从山里下来的,没见过什么世面!”

    “如今看来,当年的做法是对的。”赵桓平点点头,他听说过这件事情,好像因为李青了和蔡斌的奏折,大臣们在/朝/堂上连续争吵了十几天,可最终还是按照两位大人的想法对民居进行了重建、翻新和修缮。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举措。

    “对啊,要没有当年的坚持,说不准今天就要重建金陵城了。要真的是那样,钱大人非得抱着石头去跳秦淮河不可了。”萧仲青站起来,拍了拍赵桓平的肩膀,“王爷,你要记得提醒我,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结束,我得去一趟天牢,好好的感谢一下李青了大人,他当年的提议,可是拯救了不少的生灵呢!”

    “好,本王与你同去。”

    “嗯嗯嗯!”萧仲青点点头,笑眯眯的看着赵桓平,“时间不早了,咱们去给太妃娘娘问安,顺便去蹭个早饭,今天不是广宁伯太夫人进宫的/日/子嘛,这算是第一次的正式见面,总不好让长辈等着我们吧!”

    “还要去?太夫人应该不会进宫了吧?”赵桓平把自己茶盏里的茶水喝完,轻轻的把茶盏放在小桌子上,说道,“这广宁伯府要她亲自坐镇才可以吧?”

    “这是不可能的,王爷,做人要言而有信才行。虽然我没有见过这位太夫人,但也听说过她的一些事情,这位太夫人可是最看重承诺的,她答应的事,一定会做的,不用担心。至于广宁伯府,现在可不是太夫人当家作主,当家作主的那位夫人,可是太夫人一手培养起来的,虽然赶不上太夫人年轻时的手段,但也不会因为这么点事情就惊慌失措的。”

    “说的在理,是我想差了。”赵桓平点点头,“走吧!”

    他们出门的时候,时间还早,觉得太妃娘娘很可能还没有起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两个人特意绕了个远,转了一圈御花园。虽说昨晚的震感强烈,但御花园里的那些努力生长的小苗还是很争气的,虽说有些歪歪斜斜的,但都还顽强的生存着。

    “经过这个晚上,以后再有什么大灾大难,它们都不怕了。”萧仲青蹲下来,用手轻轻的扶正了歪到一边的一颗小草,抬起头,朝着赵桓平笑了笑,说道,“王爷,你说是不是?”

    赵桓平看着萧仲青的笑颜,一时间愣住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他轻轻的咳嗽了两声,朝着萧仲青伸出了手。

    两个人悠悠闲闲的逛了小半个时辰,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往娴太妃的宫里走去。等到了太妃的宫里才知道,太妃娘娘早早就已经起来了,甚至连早膳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