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七章 人生果真是寂寞如雪!(第三更)

    在长达数个小时聊天之后,朱由检整个人已快无欲无求了,他也是终于明白大明局势之艰难,拯救难度之大。

    完全是地狱模式。

    他在心里暗自忖度了一番,按照自己原本的想法,或许大明都坚持不了十年,时局危艰。

    现在群里都是另外三个在嗨聊。

    至于方恒。

    跑去给他们买种子去了。

    据说要买一车。

    但具体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后世的车,好像跟他们时代的不一样。

    朱由检呆坐在地上。

    脑海里思考着,怎样将这一切完美的实施,而且他首要,而且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就是掌兵!

    方恒说的一切。

    都建立在军队上面,没有军队,一切都是空话。

    “攘外必先安内。”

    “一切以平定内乱为主,而北方的关宁锦防线,却是需要停下了,朕的大明没有钱去烧了,也不敢再烧了。”

    当说出这句话时,朱由检的身子都在抖。

    这个决定很难做!

    但他又必须要做,实在是朝廷难以维系这条防线庞大的支出,而且根据方恒所说,后续几年,大明的天灾不断。

    内要平叛赈灾,外要御敌。

    他再会搞钱,也撑不住,也耗不起。

    必须暂时舍弃。

    方恒的建议是先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对后金实施封锁,拉拢蒙古,支援朝鲜,形成三方钳制,等国内平定之后,再来解决辽东困局。

    而这一切。

    要在一年之后!

    一年的时间,去等番薯、玉麦、马铃薯推广全国,而在解决了国内百姓的生存问题,甚至有富裕粮食时,再去变更辽东攻守之事。

    对于这个提议。

    朱由检是举双手赞成的。

    方恒前面提过,一切以王在晋的策略为主,而王在晋的策略,他知道,退守山海关,撤百万汉民入关,行坚壁清野,废大型城池,采取整体守势。

    当年王在晋和孙承宗对峙过,不过,他还是听取了孙承宗的主意。

    构建关宁锦防线。

    原因有三。

    第一,朝廷大部分大臣不同意,被朝内‘清流’‘严官’用一顶卖国的大帽子给扣死了,当时朝野一致认为,后金虽强,但明为大国,不应该采取守势。

    第二,万一山海关守不住,岂不是又要来一次土木堡之变?

    第三,辽民安置问题,百万辽民,想要迁回中原,工程量太大,而且没有地方安置,也没有足够多的粮食供应。

    其实还有四点。

    就是孙承宗画的大饼足够诱人,他心动了,但奈何后面国内动荡,财政入不敷出,难以维持。

    而前面方恒的提议。

    正中下怀。

    他实在不想继续烧钱了,每年几百万银两砸下去,基本没有任何水花,这一条关宁锦防线,快要将大明给拖垮了。

    他心累了!!!

    而且方恒的提议,还有一点吸引他。

    分兵!

    限制将领统领的士兵数量,通过启用大量武将,来制约这些将领拥兵自重,每个将领的统兵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

    严禁逾越!

    大型战争时将数支大军交予一人统率,战后,各支大军继续分兵而战,不受互相管辖,虽然此举,会一定程度削弱军队战力。

    但他不得不防。

    而且,他不是只削不升,他会在适时提升武将地位。

    大明军队需要英雄!

    他会在这些将领中,择选忠君爱国,完全忠心自己的将领,用来作为军队的旗帜,成为明军的标杆。

    时势造英雄!

    他朱由检,要在乱局中造英雄!

    ......

    一个多小时后,方恒上线了。

    他累啊。

    他家不算是山区,离附近的镇子、县城也不算远,但为了找到足够多的种子,他也是费了半天劲,腿都快跑断了。

    他也拿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