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八二章 从者如流

    李世民拉着观音婢的手,两人一起走进侧殿。

到了殿内东间临窗榻上坐下,观音婢关心地问李世民,“世民阿兄可是有心事?阿婢看你好像心中不悦。”

李世民自我解嘲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起事之前,谋划推动皆事事由你我主导,如今已成功起事,文武官员皆听阿爷号令,我感觉受到冷落,心理上有些失衡。”

“现在阿爷身侧有文武官员为他出谋划策,大兄来后,他作为世子、长兄,我怕乱了长幼之序,坏了宗法礼仪,必须事事依从于他,不敢稍有逾越,让我有进退失据,无所适从之感。”

------

观音婢最了解李世民,她的世民阿兄太过优秀,不甘居于人下,一旦才能受到限制无处发挥,便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李建成是世子,是李世民的长兄,不甘居于人下的李世民,此生却注定要生活在李建成的阴影之下。

只要和李世成在一起,李世民就不得不自行隐去自身散发出的光芒。

------

离开李建成时,李世民就会大放异彩,和李建成离得太近,李世民就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得不削足适履。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李世民远离李建成,让他独自去闯天下。

观音婢回想这几年,就是因为离开了河东,离开了李建成,李世民才有了自由挥洒的空间。才有了助李渊获兵权,雁门献妙计救驾,北击突厥,平定盗贼,助李渊举兵起事等施展才能的机会。

------

如今,李建成受李渊召唤,来到李世民身边,两人靠得很近,时势使然,李世民无处可避。

在世人眼中,李建成是世子,是未来名正言顺承袭李渊地位之人,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生活在李建成的阴影之下,是理所应当之事。

李世民如若以幼弟的身份,挑战李建成,将会被视作有悖天理人伦。

------

观音婢不忍心看到李世民被目前情势所苦,被窘境所困,处于恢心丧气之中。她想助李世民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走出当下的心理阴影。

两人对坐于几案之前,观音婢善解人意地看着李世民,关切地问他,“世民阿兄,今后有何打算?”

李世民凝视着观音婢温婉娇美的颜容,正容答道,“今生有阿婢作伴,我已别无它求,即使是终老于林泉之下,已无悔此生。”

观音婢听李世民所言,虽字字发自内心,却有凄美之感,真情倾诉之中透出无奈与落寞。

-------

观音婢的鼻子猛然一酸,有淡淡的泪光,在眼眶中打转。她坐直身子,柔声劝慰,“世民阿兄之言,听着好像发自真心,细品却是言不由衷之词。只有英雄末路之时,才会如你刚才那样说,而你宏图未展,怎堪终老于林泉?”

李世民默然无语,说出这些话,本是因为心中郁闷一时无法排遣,其实心中却有太多的不甘。心有不甘,却又无力改变,李世民在心中暗暗诅咒制定礼教、宗法之人,为何仅凭出生先后,就可确定人的贵贱?为何做人要听天由命,要相信富贵在天?

观音婢觉得有必要帮李世民理一下思绪,重新鼓起他的斗志。

------

时值六月,殿外天气暑热,侧殿之中却微微透着阴凉。但李世民的额上却微微渗出汗来,这时观音婢才意识到,两人进到殿中只顾说话,李世民至今戎装未脱,也未沐浴更衣。

观音婢望着李世民粲然一笑,自责道,“想来我是痴了,世民阿兄回来,不曾沐浴更衣,便拉着你说个不停。”

说着喊来覃兰,吩咐道,“你去安排两名宫女,侍候二郎君沐浴更衣。”

------

覃兰应诺而去,等了片刻,过来请李世民前去沐浴。

在李世民沐浴之时,观音婢就在心中思量,如何才能却除他心中困扰,如何激起他的豪情壮志。

她走出殿外,站立廊下,室外骄阳似火,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向西而望,宫墙高耸,把宫中和晋阳城完全隔开,看不到市井的扰嚷,听不到城中的喧嚣。越过宫墙极目远望,却看到远山如黛,碧空之上白云如絮。

观音婢心中感慨,宫墙虽高,能遮住宫外的瓦室茅舍,却无法遮住,数里之外的远山,难道不是因为远山巍然挺立所致吗?

天高凭鸟飞,海阔凭鱼跃。

有志者又何必在宫中这方寸之地争个你高我低呢?

------

观音婢正在望着远山出神,这时感觉到有一只大手抚在自己的肩上,扭脸看时,见是李世民沐浴更衣已毕,站在自己的身侧。

观音婢双目含情,仰脸看着李世民柔声道,“世民阿兄,你看那远山。”

李世民的目光越过宫墙向西边望去,流云缓移,青山未遮,给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观音婢问,“世民阿兄,你说这高耸的宫墙,为何遮不住远山?”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道,“因为他太过高大,这低矮的宫墙怎能够遮盖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