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九七章 龙凤合璧

    观音婢问李世民,“为何有些话裴寂能说到阿爷心里,而我们却不能?”

李世民道,“因为我们是父子,有些话不方便说。”

观音婢摇头道,“不对,因为裴寂善于揣摩之术,他更懂阿爷的心。”

李世民不屑道,“那是奸佞小人做的事。”

------

观音婢感慨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位高权重之人,高处不胜寒,也需要心灵慰藉,有心之人就可乘虚而入,轻易将其控制。”

“齐桓公一代雄主,晚年任用易牙、竖刁、开方等小人,死后无人安葬;秦始皇千古一帝,大秦的江山,却被赵高断送。”

“如果帝王身侧都是奸佞,再圣明的君主也会失去判断力。”

李世民感叹,“想想齐桓公和秦始皇的身后事,不免让人心寒。”

------

接下来观音婢言词恳切地道,“还有一点,我说了世民阿兄不要生气。”

李世民见观音婢认真的表情,意识到她下面要说的话一定很重要,就看着观音婢,显出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说道,“阿婢说什么,我都不会生气。”

观音婢道,“我觉得这几年来,我们太过高估了自己,唐国公府走到今日,我们二人所起的作用并没有那么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阿爷。”

李世民却有些不同意观音婢的说法,“可是,阿爷哪次不是在我们的帮助,和极力劝说下才做出决定?”

观音婢反问李世民,“世民阿兄想过没有,为何阿爷在最关键的时刻,都能选择正确的决定?”

李世民不知该如何回答,坐在那儿沉默不语。

------

观音婢端过放在案头的食盒,里而放着前天没有吃完的黄杏,从中拿出一颗递给李世民,口中说道,“世民阿兄尝尝,看还酸不酸?”

李世民接在手中,轻轻捏了捏,那黄杏比前日软了许多。他咬了一小口,细细品尝,软软甜甜的,已没了酸味。

接着他咬下一半,边嚼着边用手指扣出杏核,把杏核放在几案上,然后将另一半放入口中。

------

观音婢看着李世民将一颗黄杏吃完,微笑着问道,“是不是没了酸味?”

李世民点点头。

观音婢好像对探究黄杏的味道有了兴趣,接着问李世民,“为什么没了酸味?”

李世民随口答道,“放熟了,自然就不酸了。”

------

观音婢接下来说了一句蕴涵着深富哲理的话,“因为我们经过了等待。”

李世民没有明白观音婢说这句话的真正意图,微笑着道,“阿婢是说,我们多等了两日吗?”

观音婢则把话题从黄杏转到了李渊身上,“我觉得阿爷就是一个善于等待之人,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看透阿爷,我们以前对阿爷可能有许多误解。”

------

李世民奇怪地问道,“我们对阿爷有何误解?”

观音婢说出自己对李渊新的看法,“我们以前认为,阿爷多思寡断,现在看来他是在静待良机。”

“世民阿兄细想一下,隋文帝在时,阿爷可有夺取天下的机会?他当时已是贵为国公,掌握实权反而是取祸之道。蜀王杨秀、汉王杨谅,还有杨素兄弟当时哪一个不是权势滔天?他们如今何在?”

“所以说,杨广登基之后,阿爷慢慢谋取实权,才是明智之举。”

“还有,在起兵这件事上,我们一直催着阿爷起兵,可是阿爷却不急,如今再看阿爷选择的起事时间,才是真正的最佳良机。”

------

李世民认真地听观音婢分析父亲李渊,他认同地点头,“阿爷确实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采纳最正确的建议。”

观音婢似有很多话要和李世民说,她为李世民斟了一盏解暑汤,说道,“你慢慢听我说,将会重新认识阿爷,会发现阿爷是一位非凡之人,其气度不输于汉高祖刘邦,手段不输于曹操。”

李世民笑道,“阿婢对阿爷评价这么高,今天正好没事,就坐下来好好听阿婢说说。”

------

观音婢正要接着往下说,这时覃兰在门外禀道,“二郎君,奴婢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吩咐,“进来回话。”

覃兰进了房间,叉手屈膝向李世民、观音婢施礼,然后禀道,“刚才大王派人从宫中传话,让你和大郎君即刻进宫,说有要事商议。”

李世民问,“来人可说因何事进宫。”

覃兰回道,“我问过门房负责通传的管事,他说宫中来人并未说因何事召大郎君、二郎君进宫。”

李世民见父亲李渊有急事召他进宫,对观音婢道,“我如今有急事进宫,回来再听你说阿爷的非凡之处。”

------

李世民、李建成一起到了宫中,在武德殿见到李渊,才知道真正发生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