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九章 爱情进行时(下)

    孙妍的十五周岁生日,不知道是不是令她难忘,起码在她少女时代的记忆中留下了我的身影,这就足够了。

    ——分——割——线——

    (以下以孙妍为第一人称)

    看着父亲给我定制的大蛋糕,我没有以往那么高兴,我重生已经十年了,现在我却越来越无法看透常盛了。我曾怀疑过他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重生的,经过今天这件事,我的怀疑更加强烈了。因为以前的常盛,并没有如此优秀。如果不是他重生了,那还有什么可以解释呢?

    我躺在自己的房间里,手中把玩着常盛送我的生日礼物,“孙妍唯一”,我在心里反复念着这四个字,以我对常盛的了解,他不是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但是他如果许下承诺,就会全力去兑现承诺的。在我重生前我错过了他,但这次我不要再次错过他!我将玻璃相框紧紧贴在胸前……

    ——分——割——线——

    (以下以常盛为第一人称)

    孙妍的十五周岁生日之后的一个多月,就是我和孙妍交往一周年纪念日。当然,九十年代H市这边并不怎么发达,这种纪念日在普通的情侣之间通常是不过的。我和孙妍也没有过这个纪念日,因为我们毕竟是初中生,本来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所以在恋爱的方面还是低调点好。而且,10月份正是索罗斯对XG展开金融入侵的时候,我需要迅速积累资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好好准备这个一周年纪念日。

    1997年12月25日,圣诞节。

    在华夏,虽然大多数年轻人都说不清圣诞节的由来,但这不妨碍我们过这个节。我们可以感到,每一年的圣诞节都比前一年圣诞节的节日气氛浓烈,这浓烈的节日气氛是商家们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不信,可以在圣诞节那天去商场体验一下,在商场中,如果你看不见圣诞树,听不见《铃儿响叮当》和《圣诞快乐》等圣诞歌曲,那你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视力和听力了。

    昨天,我刚刚创造了XG金融市场的“平安夜大反攻”,心情不错。今天是圣诞节,虽然在XG金融市场那边要和索罗斯打金融战很重要,但陪我的女朋友孙妍更为重要。去年的圣诞节,我没有和孙妍一起看成电影,确实有些遗憾;不过孙妍献上的初吻则让去年的圣诞节没有了遗憾。

    今年的圣诞节,估计电影院还是会爆满的,没办法,1997年的H市娱乐项目没有现在的多,情侣之间的约会地点无非是公园、电影院、松花江边这样的地方;约会方式也只有吃饭、逛街、看电影这样传统的方式。

    根据H市的特色,我决定和孙妍去冰灯游园会观赏冰灯,顺便合影留念。1997年只有冰灯游园会,没有冰雪大世界。也许会有人不知道“冰灯”是神马东西。通俗一点讲,冰灯是用冰块制做成各种造型,在里面装上彩灯一种雕塑。在晚上点亮彩灯,冰制的各种造型就变得万紫千红、美轮美奂,十分吸引人,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说起来很惭愧,我这个土生土长的H市人还没有和女孩子单独观赏过冰灯。小的时候是父母领着去的,成年后随着观赏成本提高,加上我又是对冰灯这个东西司空见惯了,而且大家都知道我重生前是没有女朋友的,所以这次和孙妍前来观赏冰灯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好紧张好兴奋!

    1997年的冰灯艺术自然比不上以后的冰灯艺术,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孙妍的兴致。当时的冰灯游园会里的冰灯也就二十个左右,这无形中减少了我和孙妍约会是时间,不过对于还是初中生的我们来说,这是好事。相信读过初中的朋友都有过因为种种原因回家晚了被父母盘问的经历吧。

    在冰灯游园会的每一处景点(冰灯所组成的)都留下了我和孙妍的身影。孙妍游玩的热情明显比我高,她因为兴奋而通红的小脸(路人甲:老兄,你确定她不是因为天气寒冷冻红的吗?)洋溢着欢笑,我真是很少见到这么开心的孙妍。在每处景点合影留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雇用了一个摄影师给我们拍照,并告诉摄影师准备三卷胶卷,我可不想让我和孙妍第一次观赏冰灯的过程中留下什么遗憾。

    不知道是不是女孩子天生就对镜头有感觉的缘故,每次拍照,那个摄影师都不用纠正孙妍的动作,反而是我,时不时地被摄影师纠正一下动作,要不是看这个摄影师的要求都很专业,我几乎认定这个家伙是故意在找麻烦。什么?我怎么知道这个摄影师专业?拜托!拍照也是冥王应具备的技能之一啊!

    爱情的种子总是在经过一次次约会中一点一点发芽,直至最后长成一棵爱情树。当然,每个人爱情观都不一样,这点你我不必争论了。关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果讨论下去,那这本书就该改名了。废话不多说,继续正文。

    这次冰灯游园会,我和孙妍拍照足足用去了四卷胶卷,幸好摄影师多带了胶卷,不然就无法尽兴了。看来,以后我和孙妍一同游玩要多备些胶卷呢。呃,貌似以后弄个数码相机就不用带胶卷了吧。

    我将孙妍送到她家所在小区的院门口,抱着她吻了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目送她回家。这个圣诞节。真好!

    PS:有书友在QQ上问本作者,8月28日应该在放暑假之中,怎么会上学呢?这很简单,那个时候的中学生放暑假,基本上没有9月1日正日子开学的,都是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学。当然,别的城市什么样本作者不清楚,在记忆中本作者所在的城市是这样的,希望以后看书的书友不要纠结这一问题了。看书,不必非要和现实世界挂钩,大家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