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2章 日俄态势、载洵练兵

    忠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当面俄军,然后迅速打扫战场,收拢弹药,向东去了小杜庄,他们离开一刻钟,接到命令的米哈伊尔少将才带兵赶过来,可是见到列昂尼德中将被击毙,鲍里斯中将逃跑,他虽然带着将近两万的部队,在没有搞清楚情况之前,也不敢向东去进攻忠义军。

    小杜庄还留有俄军一个团,团长费奥多尔中校见大部忠义军来犯,不知道西边战局情况,交火几分钟,便匆匆带兵撤出了庄子,向南退去。

    检点之后,此役,忠义军阵亡五百二十三人,都是在反击之前,与一万多俄军交火,以及撤退时发生的,小杜庄这里有粮草有弹药,林重带着部队席卷了所有物资,六千多人的队伍,手提肩扛向东而去。

    部队到小杜庄东边五十里的摩崖岭密营驻扎,安葬了牺牲烈士,三天后,侦察兵传回来消息,俄军放火烧了小杜庄,然后退去,五天后,各个方向已经看不到俄军,八天后,终于彻底确认俄军已经撤退。

    忠义军将战马牵回来,将各种物资打包,装上马背,九月初,部队分成两部,分别由林重和刘老疤率领,向东北的柳河、东南的通化两个县城而去。

    ……

    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交付东三省条约,但国际列强知道他的揍性,不是太相信他能老老实实地执行,条约签订以后,沙俄继续在辽阳附近修建战壕堡垒就是明证,不仅如此,俄国还积极在朝鲜扶植亲俄势力,力图取代日本在朝鲜的地位。

    俄国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使得日俄矛盾尖锐起来,日本朝野已经将俄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

    而且,俄国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急剧扩张,也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忧虑,因为他打破了列强在这一地区的均势,特别是俄国推行的军事性独占政策,引起了英国、日本和美国的不满。1902年1月30日,日本与英国正式签订盟约,

    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国对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德国,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圣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这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

    德国考虑自身的利益,虽然在欧洲与俄国敌对,却执行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

    这样,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俄,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

    1902年8月,满清朝廷撤掉增祺盛京将军的职务,任命贝勒载洵代之。

    张作霖转告林重的话给载洵,说俄国人不会撤兵,起初载洵还不信,但看到老毛子继续修建堡垒战壕,也就知道,仅靠一纸条约让沙俄撤军,恐怕不现实。

    所以,当知道增祺去向俄国人告密小杜庄的位置,他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不希望忠义军被老毛子消灭,可是想到林重等人对朝庭的态度,又怕将来有一天,忠义军成为朝廷大患,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自身强大起来,于是,载洵回到京城,向慈禧详细禀告了满洲的情形,要求迅速训练一支新军,加强自身实力,慈禧支持他,令户部拨付白银二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