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0章 风来

    京城,大雨将临,昼若暮色。

    一辆华丽马车自西城驶来,自西侧门进宫经乾清门入内廷驶至承乾宫外,一路畅通无阻。马车停下,车门打开,有伶俐丫头先行下来放好矮凳,又有丫头打起帘子,露出车内侧影,便有前后宫人垂首肃立,静默恭谨。

    一应事物具备,方有一宫装美妇扶着丫头下得车来,站定四望,视线所过之处,宫人愈发垂下头去,不敢摄其锋芒。

    美妇扶了扶鬓发,径直往宫门去,身后一众丫头默然跟随,就见宫门处有一人急忙迎了上来,走到近前躬身道:“见过长公主殿下,皇上已在里头等着殿下了。”

    栖霞长公主略一停顿,往宫门外墙边看了一眼,而后侧目道:“有些时候没见,吴公公如今意气风发,更胜以往啊。”

    吴顺嘴一咧,苦笑道:“殿下莫要取笑奴婢了,本分之外,不敢有他求。”

    “行了。”长公主略一笑,就道,“你们也别跟着了,在外头候着吧。”

    一众丫头并吴顺便依言一同止了步,长公主独自走到宫门外,似是等候在门外的人这才上前见了礼,恭声道:“舅母。”

    “在宫里便称长公主罢。”长公主看了他一眼,止步道,“太子这也是要进宫去?”

    太子从善如流:“方从父皇处出来,听闻长公主前来,便在此等候。”

    长公主微笑道:“太子有心。如今太子妃身子越发重了,身侧是少不得人的,太子平日若无事便无需来府上探望,左右本宫同驸马身子还算康健,眼下这时候,还是以太子妃为上。”

    太子躬身道:“侄儿明白。”

    “本宫这便进去了。”长公主一颔首,转身走了,“太子回吧。”

    太子躬身相送,直到长公主进了宫门许久,方才直起身来。

    “殿下?”连升从一旁出来,见太子正在出神,不由出声提醒。

    天色越发暗了下来,分明是午后时分,却如同到了傍晚掌灯时刻。身后的承乾宫如今便已是点起了灯,宫室明亮,外头却仍是暗沉无比,隐约间有两三水珠落了下来,落在掌心,没入发间。

    太子合起手掌,掌心那些微的水渍片刻便消散而去。他回头看了看灯火通明的承乾宫,而后转身大步离去。

    “走罢,回东宫。”

    用罢午饭,世子随着安国公进了书房。

    近来府中上下气氛颇为凝滞,几位庶出的小姐闭紧了院门不问家事,往日常来的公子哥儿们也不见人影,夫人干脆辟了个佛堂开始焚香抄经……下人们都是会看眼色的,这般情势下,众人也就收了心安安分分做事,不该听的不该说的一律闭了口耳。

    方才夫人使人收拾了马车进宫,这会儿世子也被安国公叫去书房,有些阅历的老人预感着大约是有什么事要发生了,无知无觉的年轻人也被老人叮嘱着,走路连大气也不敢乱出。

    该是天气的缘故。书房里安国公负手站在窗前,感受着风吹过肩头落在案上,拂开了被信封压着的薄薄信纸,蝇头小楷,墨迹如新。世子立于案前,对信上所写全然没有兴趣,他盯着安国公的背影,皱了皱眉,犹豫了片刻还是出声道:“父亲……”

    安国公偏过头,见沈珏神情,便知他要说些什么。

    沈珏神情挣扎,只唤了一声便也不知该从何说起。安国公见他这般模样,挥挥手示意自己明白,而后径自道:

    ”老二近来信件,你可曾都看了?“

    沈珏叹了口气,点点头。他虽曾以淡然语气对景莲说,他沈珏以及现在乃至未来的安国公府将会支持沈珵的任何选择,但事到临头,意见真正产生分歧之时,他却不知如何自处了。

    而父亲对于二弟选择的肯定,更是使他感到了莫大的压力。他试着去理解,但却做不到真正设身处地;他需要一个有力的解释,但父亲的点拨仍是不曾足够。

    好在安国公清楚他的状态,也未曾动怒。

    “如今情状,并非我们逼迫而至,你先前所生之疑惑,如今正是所谓时机。”安国公慢慢道,“这是他自身的气运,珏儿,身为世子,你有自己的决断并无过错。只是你不信为父的判断,你二弟的选择,你母亲的坚持……也该信你自己的眼睛,看他到那时能否抓住这一丝转机……”

    安国公转过头看着窗外,云层之上,似有一只雄鹰正盘旋不去。

    “若是生生错过,便只能算他不够珍惜了。”

    安国公语气中有几分冷漠意味,沈珏听了出来,思及过往种种,便愈觉不忍:“可是物极必反,就算父亲承诺不做逼迫,他身上压力又岂会少了?”

    听得此话,安国公转过身来,盯着沈珏面上不忍神情,反而动了怒。

    “你既知物极必反,又可知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当你只是打抱不平,却不想你当真是糊涂!”

    沈珏什么都不想,先低头认了错:“是,父亲,儿子糊涂了。”

    安国公见儿子这般,也叹了口气,又缓和了语气道:“你当国家大事是什么?那位置便是你们幼时那几句逢场作戏可相与的?”

    沈珏垂首不语。

    安国公见他神情,也知今日谈话无法继续下去了,心下微叹,口中便道:“今日所言,你同他提及也好,不提也罢,便使他有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