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章 明月何时照我还

    梁山,酉时已过。

    吴用端坐在桌前看书。

    话说自劫取生辰纲以来,随晁盖上了梁山,担军师之任,后遇宋公明,为梁山大业招揽人才,出谋划策,不由分说。

    烛影晃动间,发觉门外有人。

    他抬眼,正要张口问,只听得来人先开了口。

    “军师可在?”

    是一个女声,他心里稍作疑惑,起身去开门,却是徐宁妻子。

    “徐夫人。”吴用微微颔首。

    “可打扰军师了……”徐夫人略带歉意。

    “这是哪里话,未曾歇息,谈不上打扰。”吴用道,“夫人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徐夫人局促着,将身后藏着的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拉出来,“晟儿,快。”

    吴用一见孩子便忽然记起徐宁刚上山时,曾答应了他要教孩子习些兵法,近日事务繁多,竟忘了去。

    吴用拍了一下额头,大悟道:“夫人见谅,这曾是应了徐将军的事,怎能食言,怪吴用了。”

    “军师莫要这么说。晟儿,去吧。”

    她把孩子交给吴用,不曾进门,便微欠了欠身,“有劳军师了。”

    吴用点点头,便拉着孩子进了屋。

    吩咐他坐到桌前。

    徐晟个子太小,坐在椅子上,脚够不到地,悬在空中一晃一晃的。

    “几岁了?”吴用问。

    徐晟听了便抬头回答,因为脱的牙还未长出来,说起话来嘴里有点漏气。

    “才过了八岁生辰。”

    吴用又问:“可曾读过孙子兵法?”

    徐晟点点头:“先前爹爹教过一点儿。”

    想了想,又补充道,“就一点儿。”

    吴用听出他的小心思,不免一笑,“不打紧。”

    接着他径自去书架上找出书,递与徐晟。

    教了多年书,作先生的气派仍旧是有的。

    “身子坐直,书端正。”

    或许从前的时光匆匆而逝再不会复返,但岁月所留下的那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一如他的脾气,秉性。

    “军师,这里晟儿还不太明白。”

    孩童的眼睛最是纯真无邪,带着天生的好奇心,真切的渴求知识。

    他偶尔感叹时光飞逝,却从不怀古叹今。但这次,他低头看这小家伙的眼睛时,有什么东西在心里倏然飞过。

    五年前的盛夏,蝉鸣高涨。

    吴用翘着脚坐在书堂正前方的那张太师椅上,手里端着一杯氤氲冒气的茗茶,慢悠悠地品了口茶,之后抬眼随意往屋子里一看,好像是瞧到什么,微微一笑,放下茶杯起身走了过去。

    满屋的书童们都在摇头晃脑的认真背书,唯有靠窗的那个小家伙低头吭哧吭哧地写着什么。

    吴用背着手悄无声息地走到她身后,微微弯腰去看她纸上的字。

    宋菀繄写得正起劲儿,大笔一挥,龙飞凤舞的写了满满一页,写着写着只觉得背后一阵阴冷,扭头一看,整个人吓得差点跳起来。

    “先,先生!你什么时候来的?”

    吴用也没应她话,只是好整以暇地盯着她。

    菀繄这时才突然反应过来,猛地把胳膊往桌上一盖,半个身子都趴了下去。

    “我都看见了。”吴用挑挑眉,似笑非笑问道,“为何写我的名字啊?”

    “没有没有。”菀繄慌张的连连解释,“随便写的,真的是随便写的!”

    吴用点点头:“拿与我看看。”

    菀繄严严实实的捂着纸张,没动地。

    “不用了不用了。先生您这么累,快去休息吧。”

    他静静的看着她,面如潭水,“嗯?”

    仅仅是从嗓子挤出一个字而已,却有着不可抗拒的威慑力。

    菀繄无法,不情愿的把身子挪了地。

    吴用一看,好家伙。

    哪里止一页,大大小小近十页宣纸散落交叠,满满的“吴用”二字跃然纸上,纵横交错,胖的,瘦的,趴着的,站着的,躺着的,各式各样,好像是成千上万个吴用在赶集。

    他看着这些名字,沉静的面容忍不住眉毛一跳。

    有点头疼啊。

    菀繄坐在蒲垫上,低头尴尬的扣衣服。

    吴用将纸拿起来,举到眼前欣赏了半晌,随后瞥她一眼,嫌弃道,“别扣了,都卷毛了。”

    菀繄:“……”

    “得了,您别笑我,我知道我写的不好。”

    吴用摇摇头,把纸张递到她眼前,指着上面的字,认真同她讲:“吴字一短一长横连笔,撇为竖撇,点要放低。还有这里,最后一笔要端正,竖要写直,收笔要轻。”

    “可听懂了?”

    菀繄一脸迷惑,听得云里雾里。

    吴用看她这模样就知道她没听懂,便弯下腰执笔,亲自将这二字写下来示范给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