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章 掌上明珠

    这年农历十一,又是寒衣节。小刀跟着北山李去坟地给祖父母和爹娘烧纸,还没有到跟前,便看见两个人在自己亲爹娘的坟头跪着。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刀亲娘李凤仙的大哥,北山李这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在外,都是凤仙哥给几个亲人修坟烧纸的。自从凤仙染上天花不治而亡之后,两家虽在一村,却很少来往。凤仙家姊妹三人,除有一哥外,还有一姐。凤仙入土时,李保长夫妇带着大儿子和二女儿都来埋人,二女儿的当时在姐姐的坟上都哭晕了。小刀看见舅舅和姨妈也来给母亲上坟,便分别叫了声。两位老人和他们一家说了几句话,也就走了。

    北山李从玉泉县回来后,再也没有现身过江湖,无闻地过着过着平头老百姓的生活。直到1960年去世,当年见证过他的战斗故事的一位同志,将一份珍贵的荣誉证书送来时,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年名震一十三省的长刀大侠“独颗蒜”,原来“独颗蒜”一直是为组织服务的地下工作者。

    北山李只有小刀这么一个儿子。自从1934年他的第一个孙女出生,小刀夫妇又为李家生下了三男三女。大孙女之后生有两女一子,儿子高中毕业便得病殁了;老二是个女孩,生有四女;老三是个男孩,育有两女一子;老四是个女孩,生有四女一子;老六、老七都是男孩,老六育有一子,老七育有两女。这里单说这个老五。

    1945年6月,久已退出江湖的北山李行动已经有些不便。一天,听说儿子要将不到一岁的孙女送人,竟拄着拐杖,从酒坊回到了村上,质问李小刀:“日子再苦,也不能把自家的娃娃的给旁人。你养不起,我养。”

    已过四十的李小刀也和北山李一样,高个子,只是一直身体很瘦,这时都有些佝偻。听了父亲责骂,就低着头,弯着腰,说了句:“算命的说,这女子命硬,和我不合。”

    北山李就是不听,坚决不让李小刀将五女送人。后来没办法,北山李就想到了小刀的大舅,便让大孙子李琪把他老舅叫来。凤仙哥来了,觉得北山李说得对,也不让把五女送人。但看小刀苦着个脸,估计是王香儿不情愿。就和北山李商量说,要不,把小刀媳妇也叫来,一起说说。李琪看老舅爷说要叫他娘,也没余多问,就立即到大门口把避在外边的王香儿叫了回来。原来,这农村人议事,一般都是男人在人前说话,女人是不能插言的。但为了不让小刀为难,两个长辈都在,叫小刀媳妇来也没有什么不可。王香儿来了,知道今说的就是五女送人的事,便将一个算命的当天说的那些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这算命的是个游方道士,不但知道李小刀的前尘旧事,还能算出王掌柜中枪身亡,听得王香儿大惊失色。临了,又说他们将有一场血光之灾。王香儿问化解的办法,那道士却不愿说,只是口口声声说是泄露天机,怕遭天谴。待王香儿从枕头下摸出一张五元钱,给了后,道士才说,你家1944年8月曾添一女,只是这女子命硬,你们家养不活,反倒会给你掌柜的带来七灾八难;为今之计,只有将这女子送给一个大德人家,才能化解。王香儿不知道什么是大德人家,还是追问道士。道士也没有说具体哪家,只是说了这家应在此地以南,家中无儿无女。说后,便不再开口,起身离去。王香儿说完,北山李和凤仙哥都愣住了,想来不是小刀媳妇胡诌,便没有了主意。后来,凤仙哥想起了自己妹妹那个苦命的女儿,1916年出生后,15岁嫁到北村邢家,至今仍没有个一男半女,孤苦伶仃。便问小刀夫妇,你们可找好了人家?小刀夫妇都没有接话,只是摇了摇头。凤仙哥就看了看北山李,就把刚想的事给他说了一句。北山李觉得既有这么一层亲戚关系,又合着道士的说法,看来只有这样最好。于是,不到一岁的五女便被送到了北村邢家,成了凤仙侄女李千金的养女。

    五女到了邢家,成了邢乾娃家唯一的女儿,被李千金整天抱着,奉为掌上明珠。来后,没过几日,就给孩子起名邢玉珍,意思如同玉石一样珍贵。邢玉珍8岁上了小学;11岁上,父亲邢乾娃得了癌症去世时,停了一年学;而后,12岁又接着读了一年小学四年级;之后还到两女镇继续读了两年高小和一年初中。初一结束,便没有再读,而是回家和父母务了农。邢乾娃去世后,李千金又招了个上门女婿,是抗美援朝回来的一个老干部,做了邢玉珍的继父。继父叫贾水鹏,对邢玉珍也很疼爱。回家干了几年农活的邢玉珍,在25岁时,成为北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曲曲折折,一干就是30年;后来还当了小学的校长,转了公办教师,领上了退休金。这五女还真的应验了当初那个道士的话,遇见了李千金这个大德之人。

    再说邢玉珍18岁时,李千金门下无子,就给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是一个白白净净的文工团学徒,名叫陈光年。只是陈光年平时在外工作,四处漂泊,很少能在家里呆。两人结婚后,先后生下两子两女,最小的就是生于唐山大地震时的二儿子陈无遇。陈无遇平时话少,不太喜欢和人来往,但打小就爱读书。

    陈无遇出生时,正是地震最剧烈的时候。那是农历的八月,谷子刚割到场里,上级通知北村人,说村上也在震区,要村民都搬出来。当时,人们便用谷杆搭个人字形的草棚,白天下的劳动,晚上在场里过夜。陈无遇出生的那天晚上,上级要求各家各户都要在场里睡,队长挨家挨户地催。催到邢玉珍家时,她肚子正疼得厉害。她和在场的接生员、卫生员,都是党员。接生员党龄长、资格老,看到这个情况,便说,“我们三个党员,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

    没等接生员说完,邢玉珍便说:“你们都出去,我一个人来生,没问题。”

    当然,邢玉珍不走,另外两人是不可能走的。因为他们知道,邢玉珍的孩子胎形都太大,生起来很困难,很痛苦。如果走了,出了事怎么办?两人听着邢玉珍态度坚决,便不再催促。随着时间在不停地移动,慢慢地,外边的喊声也消失了,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了。

    后来,村上的赤脚医生也来了。虽说这赤脚医生有些经验,但毕竟不是正规医生,三人便让赤脚医生去两女镇医院,把他们都熟悉的专门接生的白大夫请来。白大夫性格开朗,对人热情,是邢玉珍的好朋友。时间不长,便匆匆地赶来。一进门,二话没说,做了个检查。查后便说,是个男孩,没有什么大事。说完,竟倒头要睡。邢玉珍有些担心,便说,今晚地震,你还敢睡。白大夫大大咧咧地说道,已过去了,不要紧。随后,邢玉珍的难受就紧促了,身上的折磨更剧烈了,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婴。万幸的是,几经周折,还是母子平安,在场的人终于把绷紧的心放了下来。

    看到母子平安,邢玉珍的母亲李千金特别高兴,立即拿出高高一摞提前做好的石子馍,一边让在场的人吃,一边给场里议论的、安不下心的人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