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章 第2章

    上水镇三山村隶属于北部沿海l省下的泉县,三面环海。

    之所以取名三山,据说是因为建村的时候,老一辈觉得这水太多了,所以就舍了本来的“三水”,换成了“山”来镇一镇。

    “你们年轻一辈啊,都不信这些喽。”

    “陈爷爷,我信啊。”

    顾宁岫搂着还没从睡意中完全清醒的顾宁崊,对边赶着牛车边说古的陈大生笑着接话。

    去镇上的路不好不说还远。

    村民想去镇上,要不等每天一班的公交车,要不就赶自家的车。

    顾宁岫对80年代的公交车很感兴趣,但一人五分的车费让她什么想法都没了。

    顾家目前的财产就是他们住的房子,一条小渔船还有那还没取出来的500块钱治病钱。

    没了。

    算着天黑前得赶回来,做好虐待双腿准备的顾宁岫天色未亮就把两个小的叫了起来。

    刚走出村口就遇到了套着牛车准备去镇上的陈大生。

    陈大生是村里有名的捕鱼老手,也是村里的富户,凭着一船一网,硬是把三个儿子送出了这个穷乡僻壤。

    大儿子在镇上米厂当会计,老二在镇小学当老师,在省技校上学的小儿子今年刚毕业,据说要留在省里工作。

    顾宁岫感叹,这不管什么年代,就是有些人既有见识又有能力,只留给别人望背兴叹的份儿。

    陈大生是去镇上给大儿子家送新打回来的海货的,前几天大孙女儿说想吃螃蟹,正好昨天打了些。

    他对顾家的事儿也算清楚,听他们说要去镇上,可怜三个没了爹妈的孩子,直接给拉上了车。

    “这些风水,五行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精华呢。我听说……”

    顾宁岫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是靠给人看风水起的家,爷孙俩关系好,她没少受熏陶,平时也会找些奇人轶事给老爷子打发时间。

    对于这个话题那是熟的不得了,随口就扯起了之前听说过的传闻,说得头头是道。

    陈大生听的一愣一愣的,纳闷儿顾家这个大闺女怎么懂得这么多。

    转念一想,虽说这闺女只是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学,但人家爸妈都是文化人,知道的多些也正常。

    随即仿若找到了知音,满肚子的故事一个个往外倒。

    一老一少说到镇口才停了下来。

    陈大生还有些意犹未尽,笑呵呵地嘱咐,“我大概中午头儿就回村,你们要是也差不多,就跟我做个伴儿?”

    坐车当然要比走路舒服。

    算着时间确实差不多,顾宁岫连忙点头,带着弟妹道谢。

    陈大生摸了摸呆呆看着他的顾宁崊的头,笑着摆摆手。

    搭了顺风车,时间充足起来。

    顾宁岫带着弟妹到信用社的时候,工作人员刚把门打开。

    听了顾宁岫说的情况,柜台大姐特别热心,检查了顾家的户籍本后笑着说:“你们在这儿等着,我去找社长批条子。”

    没一会儿就带着一张新的存款单出来。

    签名,按手印儿。

    5张大团结就到了手。

    顾宁岫被这办事效率都惊到了,觉得这个年代的人就是淳朴。

    “谢谢您,大姐,还有件事儿得麻烦您。”顾宁岫装好钱,趴在柜台前感激的笑。

    大姐对三姐弟很是同情,特别有耐心。

    顾宁岫微笑:“如果我想贷款的话需要哪些手续?”

    “……贷款?”大姐有些惊讶,仔细看了看顾宁岫脸上的认真,也没笑她。

    “姑娘,咱们镇的信用社是隶属农行的,贷款也得那边批。可这些款子都是批给那些厂区的,个人可不行。”

    “抵押房子也不行吗?”顾宁岫疑惑。

    大姐更疑惑,“姑娘,咱们可是正经国家单位,不做那伤天害理的事儿啊。”

    这和顾宁岫想的不一样。

    对于贷款的想法,她从意识到500块钱对于顾宁崊的病只是杯水车薪的时候就有了,在她的概念里,这是最快拿到钱的方式。

    先弄到钱把妹妹的病稳定了,再一步步准备接下来的生活。

    可没想到不行。

    低头看了眼听说她要抵押房子一脸担心的弟弟和一脸神游的妹妹,顾宁岫叹了口气。

    看来只能高调了。

    姐弟三个去了邮局。

    “顾启的包裹?没有。”

    坐在窗口里的是个二十多岁,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看着他们的眼里闪过一丝警惕。

    顾宁岫没错过那丝防备,挑了下眉。

    “您再给查一下,是不是搞错了?还是已经被领走了?”

    “没搞错!没有!”年轻人一脸不耐烦,“你们快走吧。”

    顾宁岫很肯定这个工作人员有猫腻。

    顾爸顾启在邮局有包裹这件事是她从饼干盒子里的那叠子未开封的信上知道的。

    信是顾爸的大哥,他们的大伯顾硕寄的,除了五年前第一封有看过的痕迹,其他十几封都被完完整整地放在盒子里。

    顾宁岫全给拆了。

    知道了一些顾爸从没说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