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九章:春节

    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再长安机场

    张帆推着行李出来,就看到妈妈接人的地方向他招手。

    一路小跑到妈妈面前给了她一个拥抱:“妈,我想死你了。”

    苏雨蝉也打量着儿子:“妈也想你,你都瘦了。”

    “额,你儿子是壮了,天天锻炼呢。”他这段时间确实瘦了,天天跑步,把去年重生回来只顾学习养的赘肉都减掉了。

    苏雨蝉捏了捏他的胳膊“确实是结实了,走咱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已经拿到驾照一个月的苏雨蝉,车开的非常的稳,当然也很慢。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愣是开了两个半小时,张帆也没催,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家,和妈妈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还是妈妈做的饭吃的香。

    在京城期间,张帆基本都是在外面吃,他自己也会做饭,但是只能说能吃,至于味道不提也罢。现在他身上有钱,也没必要像前世结婚后为了省钱自己做饭委屈自己。

    哥哥张扬的婚礼还有十几天就要举办了,因哥哥比较忙,基本上都是嫂子夏芸在筹备,婚房也已经准备好了,该买的也已经准备好了。

    张扬吃过饭后,去看了一下妈妈买的小别墅,这还是他第一次来这里。

    两座二层小别墅相邻,中间用一条路和两片竹林相隔。

    打开二楼的卧室就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湖四周种植的都是垂柳,想必到了夏季也是凉风习习。

    小区环境也还不错,绿化做的相当好,环境也很优美,最主要的是真的安静,小区里的人也很少。

    就是生活不太方便,现在小区外面的配套设施还没那么完善。

    买东西要跑很远的地方,附近也没学校和医院什么的。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前世和朋友经常来这边娱乐。

    十年后这边也属于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大唐不夜城就在附近。

    重点学校也会在这边建立分校,等哥哥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想必就建设好了。

    他和妈妈暂时都不想搬过来。

    一是不像打扰哥哥嫂子的新婚生活。

    二是这边确实不方便,也没有熟悉的人在这边。特别是妈妈,她和左邻右舍关系都很好,平时也在院子聊聊天、打打羽毛球什么的。

    他倒是无所谓,再过半年就要出去上学了,毕业后估计也会很少回来。

    看完房子,又到外婆家和姑姑家都报了个到,和他们聊了聊BJ的趣事。

    之后的几天,张帆带着礼物去童少华家拜访了一趟,把自己的近况都说了一下。

    童少华还把2003年剩下月份卖出专辑分到的130多万给了他。

    本来去年张帆有机会在各大颁奖礼上夺得最佳新人和最佳作词人的。

    但因为没有去公关,也没有去现场,这些东西一个都没得到。

    童少华还挺替惋惜得,张帆到没有怎么在意,毕竟他志不再此。

    之后的几天,家里人上班还要忙着筹备婚礼,他也帮不上忙,就满大街的跑着买年货,这个时代的年味儿还是很浓的。大街小巷和商场里都是买年货的人,装扮的也是年味儿十足。

    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

    一大早张扬就像往常一样把外公外婆接到家里过年。

    这时候的长安还是非常有年味儿的,张帆和哥哥一起把外公写好的春联贴好。

    然后他还要把外公写好的春联送到院子里关系好的人家。

    他们家亲戚很少,跟院子里的邻居到是关系处的都不错。

    这个家属院住的基本都是父亲和母亲的同事,都是看着他们哥俩长大的。

    以前都是张扬送,张帆上了初中后基本就是张帆送了。

    送个春联说个吉祥话,还能的个红包,这是张帆以前最喜欢做的事。

    现在自己能赚钱了,就死活没要邻居给的红包。

    送完春联回到家开始吃早餐,这个时候鞭炮声就开始此起彼伏的响起来。

    这个时候长安城还没禁止烟花炮竹,以后不能放就没这个年味儿了。

    这炮声一响,基本就停不下来了,要到晚上12点才能安静下来。

    他们家也买了鞭炮,只是每家的习惯不同,基本都是按照籍贯老家的习俗来放。他们家的习惯是午饭前和午夜十二点放,到了初五再放几个二踢脚。

    吃过早餐,他们四个打麻将聊哥哥婚礼的事。

    他就拿着相机跑出去了,拍下现在很有年味儿的长安城。

    下楼看到小区的孩子们在玩小摔炮,他也孩子气的抢了几个来玩。

    在孩子哭之前赶紧每人塞了一个准备好的红包,闪人。

    出小区叫上周舟一起到处转,到处拍。

    过年的长安城不是一般的安静,街上也没什么车,街道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彤彤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