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 王府(四)

    “怎么会是这样子?王爷,这道圣旨,究竟是什么意思?”

    好容易送走传旨的知州,安排了全府上下的赏钱,命人按着最新的品级定制服饰,修葺居所。一通忙乱毕,王妃携崔滢回到院中,用过晚膳。东阳王也后脚跟进来。王妃再忍不住,不等东阳王喝完茶,急急便问。

    今日这第二道旨意,竟是给王府庶子崔浩的。朝廷念他襄助郡主平乱有功,特赐镇国将军位,岁禄六百石。

    国朝制度,诸王子女,以嫡长子为世子,妃与侧妃所出其他子为镇国将军,妃以下所生子皆为宗子,岁禄一百石,聊以养十口之家而已。

    崔浩生母低微,原本只能是最末一等的普通宗子。如今因功擢升为镇国将军,外人看上去,那自然是道扎扎实实的恩旨。

    只有王府中人知道,此事大有蹊跷。

    崔浩自七岁后,一直养在王妃膝下。王妃又多年无子。府中早有议论,都说王爷想把崔浩过在王妃名下,就可以名正言顺请封世子。然而不知为何,这么些年,只听到传闻,却始终不见动静。

    崔滢倒是听王妃私下里说过,王爷曾托了京中的门路,去探过宗正的口风。

    那头传回来的意思,说是如今这位陛下小气得紧,把爵位看得很重,等闲不肯轻授。瞅那意思,巴不得各王爵都绝封除国,为朝廷省下大把禄米俸银,才算是为君父解忧排难。如果不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而是王妃养子,怕会被驳回来,反而不好转圜。

    当然,宗正那边也安抚说,东阳王毕竟是近支,乃是当今天子的叔父。天子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先帝和先先帝份上,总不至于让东阳一系绝了后,稍安勿躁便是。

    东阳王只好暂时息了念头,回头又跟王妃发狠,他与王妃都不到半百之年,就不信自己生不出个嫡子出来。倒也很不用把未来都寄托在一个庶子身上。

    崔浩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空悬了半辈子。

    前世崔泽与崔滢相恋,被崔浩侦知,向王爷揭发,使得二人死于乱箭之下。崔滢重生以来,虽时时对他忌惮防范,却并没有想过要去报复他。

    原因之一,是她与崔泽确实违律相爱,此事是自作孽,不可活,怪不得别人。之二,便是崔浩这人生,便如那拉磨驴前挂罗卜,眼望世子之位一辈子,却被崔泽横空夺走,也自有他该当的愤懑难言。

    崔滢自认不是什么好人,却也觉得,前世之事,时也命也,到底最后怨不得谁。今生重来,她也只盼着各人寻着各人的道,彼此不再纠缠瓜葛,便是最大的福气了。

    谁知今日竟来了这样一道旨意。

    崔浩被封了镇国将军,那便是尘埃落定。一生事业,止步于此矣,再无获封世子的机会。

    崔滢站在皇帝角度想来,也觉得拿世子亲王换一个镇国将军,这笔生意十分划算。说不定在皇帝心中,自己这宁华郡主,也不过只是个添头罢了。

    问题只在于,崔浩的表现实在奇怪。

    崔滢回想起今日颁旨现场,东阳王和王妃都有些不知所措,反倒是崔浩,毕恭毕敬,一板一眼,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感恩与欣喜的意思,把这道古怪的旨意,顺顺利利地接了下来。

    一点也没有不甘心,不服气,不忿,不满。

    这可太奇怪了。一点儿也不像被吊了半辈子的人骤闻噩耗,所应有的反应。

    就连王妃这会儿都还生气着呢,攥紧帕子,哽咽着跟东阳王抱怨:“早知有今日,不如当年一早替浩儿请了封。”

    东阳王也懊恼,听了王妃的话更是心烦:“如今再说这个,还有何用?”又咳了一声,严肃神色:“浩儿的事情,便算已经定了。我这会儿过来,便是提醒王妃,注意约束府中上下,且莫流出什么怨怼言语。以免让御史查知,横生事端。”

    王妃只好点头。回头揽着崔滢,不由得泪如雨下:“滢儿,我的滢儿,你若是个男儿,该有多好?”

    崔滢低头,免得给她看到唇角忍不住的苦笑。

    来日崔泽重归王府,明敏果决,公子无双,王妃想必一定会满意十分吧,也算顺便报答了她两世养育之恩。

    东阳王也看着崔滢,正好借此换个话题:“滢儿的亲事,你可要上心着紧了。如今滢儿是有封号的郡主,一应礼仪上都需注意调整,不能落了王府的脸面。”

    王妃擦了泪,连连点头:“王爷提醒的是。很该替滢儿小心打点着。听说萧家那位姑爷今次也立了功?”

    东阳王捋须笑道:“这是真的。姑爷负了伤,也该遣京里信得过的老仆上门问候一声。朝廷爱重功臣,为他转了文职,也不知去什么地方赴任。这请期之事,只好押后,等他定了前程再说。”

    崔滢假装羞怯,低头摆弄着楸枰上的黑白子,心里却郁闷得想杀人。

    杀的那个人叫做尖哨子。

    吴县一战,最后地方官报上去的功劳是这样的:萧明顾将军与东阳郡主里应外合,精诚团结,协力击溃盘踞吴县的流匪。

    地方官不知从萧将军手里收了多大好处。请功表上,把他夸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追而不剿说成疲兵之计,误中埋伏说成佯败配合,杀良冒功成了身先士卒,勇于冲锋,以至于身负重伤,命垂一线。

    崔滢不敢让朝廷知道自己设计陷害官兵的事,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这笔账自然该算到尖哨子头上。若是他当时肯听她的命令,一箭射杀萧明顾,哪来这样的啰嗦?

    她听王爷和王妃说起婚事,毫无兴趣,装了个害羞的样子,低头告退,结果东阳王也跟着她一起出来。

    父女二人走在白石子铺就的甬道上,她分心二用,一面老实听王爷教导些为妇之道,一面继续在心里花样咒骂尖哨子。

    冷不丁听东阳王说道:“我听浩儿说,你在昌县的时候,拜了个箭术师傅?”

    崔滢小小吓了一跳,抬起眼:“是。阿浩怎么跟父亲说的,竟劳动父亲下询如此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