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5章 冯副主任

    上班后,柏子瑜按照墨阳的嘱咐,将两盒面霜分别给了孙东兴和姜师傅。

    因为是送给熟人试用,不打算要钱,所以墨阳没折腾包装,仅用了普通的纯色瓷盒盛装,卖相很是简陋。

    孙东兴知道柏子瑜也有个类似的瓷盒,于是迫不及待的出去洗了个脸,便在办公室里试用了起来。

    倒是与柏子瑜不甚熟悉,只算有些面子情的姜师傅,见墨阳人没来不说,还就扔了这么个破玩意打发他,心里不禁升起了许多埋怨。

    若非他见孙东兴拿到东西后,一脸兴奋的样子,怕是会当场拉下脸来,摔门而去。

    毕竟,人家送了重礼的,都对柏子瑜连声感谢;他这个白嫖的,怎么敢对此表露埋怨?

    这要是让其他同事知道了,少不得会骂他一句“白眼狼”!

    于是,姜师傅只得满心苦涩地咽下了这份人情,他将白色瓷盒接到手里后,同孙东兴一起道了几声感谢。

    眨眼间,半个月过去。

    这几款面霜,虽没有自用药膏那么神奇,但毕竟是墨阳结合《汉方秘典》与张氏秘方研制出来的,效果同样十分惊人。

    孙东兴才使用了两周,便痘印全消,连眼袋都浅了不少了。

    脸上肉眼可见的变化,让孙东兴激动不已,时常拉着社里的人炫耀自己的皮肤变化。

    同时,也令一出门便将瓷盒扔了的姜师傅,见后悔恨万分,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柏子瑜又讨了一盒。

    随着消息的传播,不到半年的时间,柏子瑜便以一人之力,拔高了全体社员的颜值,令红星公社社员替代机械厂工人,成为了婚恋市场里最受欢迎的群体。

    自此,柏子瑜成了社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就连郑社长那儿,他都混了个眼熟。

    八月的天,热浪滚滚,十分闷热。

    柏子瑜趁着清晨凉爽,赶忙将秋收前的最后一轮维护做完,便照例回到社里汇报工作。

    他刚进公社大门,便见郑社长正十分恭敬地,领着一个身形瘦弱、满脸病气的中年男人,向院子里停着的红旗牌小轿车走去。

    柏子瑜正准备退后几步,将大门前的通道让出来,便听到郑社长喊他过去。

    郑社长将中年男人送上车后,扯过柏子瑜一阵嘀咕,便拉着他上了车。

    原来,车里坐着的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冯军,也就是他们永宁县新上任的实权二把手。

    冯副主任这次过来,是打算去上田村考察,看看去年让他们大队收入颇丰的长绒棉,能否扩大种植面积,推广到其他大队。

    上车后,郑社长指着坐在副驾驶位的柏子瑜,介绍道:“这是我们社的技术员柏子瑜,也是上田村大队长柏桉的孙子。”

    闻言,正在小憩的冯副主任,抬眸向前看去,眼底闪过几分惊艳:“柏同志,你好!”

    柏子瑜笑着握住那只布满枪茧的手,轻晃了两下:“冯副主任,您好!您叫我子瑜就行。”

    郑社长是个人精,眼光很是毒辣,十分擅长察言观色,做完介绍后,他见冯副主任眼带倦色,便用眼神示意柏子瑜保持安静,让人在车上好好休息一会。

    一时间,车内鸦雀无声,仅能听到轻浅的呼吸声,及发动机的嗡嗡声,冯副主任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闭目养神起来。

    二十分钟后,小轿车在颠簸中缓缓地停了下来,柏子瑜赶忙下车帮冯副主任开门。

    冯副主任下车后,向柏子瑜颔首以示感谢,并说道:“先领我去种植长绒棉的地方看看吧。”

    柏子瑜点头应是,轻车熟路地,带着他们在乡间小道上穿行而过,向着村北那块曾被废置多年的沙土地走去。

    柏老爷子这一支的血脉,大多正直诚实,少有奸狡贪功之人。

    在路上,柏子瑜便将上田村种植长绒棉的起因,毫无隐瞒地详细阐述了一遍,

    原来,这是由村里的一名下乡知青提出来的。

    那人生于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是盛京服装厂的工人,早年厂里发生了一场大火,两人为抢救国家财产,双双死在了那场抢险之中,令他成为了一名孤儿。

    据那名知青所言,他在耳濡目染之下,自幼便对服装设计十分感兴趣,知晓不少相关知识,其中就包括各种高档面料的原材料种类,及其所需的种植条件。

    长绒棉由于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育为棉中极品,由它织成的面料细腻丝滑,这时候多用于外贸,因而售价十分高昂,几乎是普通棉花的三倍。

    几人正走着,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喊道:“子瑜?怎么今天回来啦?”

    柏子瑜转身,看到一个扛着锄头,皮肤白净的中年壮汉向他走来:“四叔?”

    他回头看了眼冯副主任,见他没有阻拦的意思,便接着介绍道:“这是革委会的冯副主任,下来调研长绒棉的,劳烦您跑一趟,把爷爷跟许明逸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