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73、第七十三章

    大多数孕妇的喜怒总是难以捉摸的。

    自李恪昭妥协而勉强地“嘤”过那一声后,岁行云仿佛寻到了某种崭新意趣,但凡有点心浮气躁,便要寻李恪昭来“嘤”两声。

    虽李恪昭每次都“嘤”得生硬而别扭,但每次都有求必应,这么惯着她的怪毛病几个月后,竟也给自己养成了可怕的习惯。

    他居然暗暗享受每次被迫“嘤”一声后,她开怀又爱怜地对自己扑来揉去的欢喜。

    入冬后,岁行云好多天都没再提这让他羞耻的要求,他震惊地发觉自己竟隐隐有些坐立不安。

    可主动撒娇嘤嘤嘤讨要疼爱,这实在有损一国之君的风范,不可。

    岁行云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事,入冬后便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一时心如止水仿佛看破红尘,一时又毛躁躁不知该做点什么。

    就这么到了十一月十二,所有的反常总算有了答案——

    她肚里那秃小子总算要出来了。

    按当世风俗,生孩子时丈夫不能进产房,说是“血腥晦气影响运势”。李恪昭却偏不信这邪,非要在旁守着,任一众稳婆与女官们说破嘴皮也不肯出去。

    岁行云疼得眼前一片白茫茫,没功夫搭理他,只是咬紧了牙没吭声,竭尽全力配合着稳婆的指令。

    岁行云上辈子身在最精锐的戍边军前哨营,熬刑忍痛是日常训练科目之一,所以她比寻常人更能忍受疼痛的煎熬。

    这孩子生得极艰难,从近午时活生生折腾到黄昏,两个多时辰,疼得她是死去又活来,额面冷汗涔涔,眼角频频沁出泪,却没谁听见她哭喊一声。

    自来女子生产多是一脚踏在死字上,其过程之残酷血腥,任是李恪昭这种刀斧加身而面不改色的人都难以直面的。

    一位年长的中宫女官郑姑姑小声劝道:“王后身强体健,君上不必惊惧。”

    “本王何曾……惊惧?”

    岁行云疼得眼前发白,瞧不见李恪昭神情,可他这话一出口,她险些听笑了。

    若真不曾惊惧,你说话别抖啊!

    郑姑姑被冷冷凶一句后,说话声音更低了:“可是,君上的脸色……”

    李恪昭颤声隐怒:“叫你看顾王后,总盯着本王做什么?!”

    其实床畔围着六个经验老道的稳婆,两名严阵以待的女医,还有一众侍女在旁帮忙端水递巾子之类,郑姑姑留在这里也只是凑个人头,不需做什么的。

    但李恪昭既这样说了,郑姑姑也只能低眉垂首,默默将那句大不敬的“您脸色惨白,看起来像要厥过去”咽下肚。

    【天命十九年,大雪紫光,吉瑞兆,王后产子。王大赦,并颁新法,以庆大公子。

    ——《缙史》】

    此时的文字与两千年后截然不同,又因经历许多战乱、动荡,甚至有被异族入侵而亡国的数十年屈辱岁月,史料传承上出现巨大断层,关于大一统之前的缙国诸事,后世大多数人其实只知些零碎片段。

    且上辈子的岁行云醉心于兵书、战史之类,对上古史只浮皮潦草应付功课,虽在史学夫子的严厉约束下死记硬背过一些,但考过就抛诸脑后,本就零散的史料在她脑子里更是东一句、西一句,稀里糊涂的。

    可就在她因生产疼到脑仁发木的这个下午,她脑中非常莫名其妙地浮现出《缙史》上的这段记载。

    她不知自己疼了多久,却知道自己在心中断断续续将这段记载默诵了不下百遍,脑中似乎有个重要关窍被堵住,总也顺不过去。

    待到听见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她精疲力竭地眯缝着眼觑着床帐,耳畔听见稳婆、女官们向李恪昭道喜,说“是个公子”时,她脑中那个卡了两个多时辰的关窍突然通泰——

    虽然今日冬阳晴好,并无“大雪”,更没有什么神秘的“紫光吉瑞”,但这个孩子确凿无疑是缙王李恪昭的第一个孩子。

    男孩儿。大公子。缙王李恪昭的大公子。

    那似乎就是……李氏缙的开国主?!

    她,岁行云,生了个开国主?!哦哟哟,天爷咧,可把她厉害坏了。

    就在她如释重负入睡的瞬间,她听到有惊呼声——

    “君上吓晕了!”

    是公仲妩的声音。

    若不是精疲力尽,岁行云大约就要哈哈笑出声了。

    这位小表妹你可真不会说话。君上的“晕”怎么能说是“吓晕”呢?他堂堂缙王李恪昭,要面子的,你措辞多少也委婉一点嘛。

    史书上记载的是,李恪昭为了庆贺大公子出生,不但大赦,还颁布新政,足见他有多爱重这个孩子。

    可事实是,因为目睹了岁行云生子的惨痛过程,李恪昭对这个孩子有着淡淡嫌弃,总觉这秃小子欺负了他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