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1章:吾道不孤也


    夏明叫住黄迪,让他过来牵纸,先写了一张四尺行草,内容为杜牧的《夜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摆明了是影射黄迪,让这小子汲取些教训,免得在外面丢他的人。

    当他让黄迪读一遍的时候,这货竟然说他认不得里面的字,还是黄平代为读出。

    “孽子!”黄玉明是何许人,哪里不明白夏明这么做的用意,瞪了黄迪一眼,感叹道:“家门不幸啊!”

    黄迪一脸懵逼,心道:老头子这是啥眼神啊?嫉妒我吗?

    心里这么想,黄迪还给他老子递过一个“你要是觉得我牵纸比较爽,你过来替我啊”的眼神。

    黄玉明见状,理所当然地会错意……

    “再拿一张纸过来!”夏明蘸墨的时候,对黄迪说道。

    黄迪答应一声,又抽了一张八尺全开的做古宣纸,结果理所当然的挨了夏明的骂。

    “今天只写四尺,以内部价两百万一平尺为底价起拍。”夏明给出了标准,免得黄迪胡乱拿纸给他。

    夏明当然有说这个话的底气。

    别的不说,黄玉明和赵宏宇这哥俩,绝对会给足夏明面子。

    别说两百万一平尺为底价竞拍,就是再翻一番,他们也照样敢朝上加价。

    结交夏明,那是钱的问题吗?别人有钱都没这个机会的好不好!

    至于另外的两幅,只要看周家这祖孙三人的反应,就知道他们绝对不会错过夏明的真迹。

    尤其是书写的时候,他们还在旁瞧着。将这幅作品带回去细细揣摩,他日的收获,绝不是今天的开销能比。

    跟周家祖孙一个反应的还有黄平,这位“江北行草第一人”的野心绝不局限于“江北”这一区域,他的目标是全国!乃至——星辰大海!

    夏明的四幅作品用了四种不同的书体。

    抛开警告胡林的那一幅为行书;劝告黄迪的那幅为行草书;之后又用狂草写了一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书成当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神鬼为惊!

    周勤生八十多岁的人了,看完之后禁不住大喝了一个“好”字。

    那因激动涨红的老脸,让夏明都为他担心,生怕他太过兴奋,发生脑梗或者心梗一类的问题。

    所幸老爷子身体素质很好,心情平复之后,一切如常。

    周雨桐和周雪迎这一对姐妹也看得心潮澎湃,尤其是周雪迎,冷静的外表下,身体难以遏制的颤抖。

    若非她刻意压制,暴走都不为奇。

    书法这种东西,理解越深,感触越大。

    对黄迪来说,他也看得出夏明的字也得很好,看完之后整个人都非常的兴奋,但绝不至于又喊又叫,以此来发泄内心的情绪。

    但如周雪迎这种书法天才,以她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个人情绪的调动,在外界的引燃下,暴走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反应。便是周勤生,这老爷子一把年纪了,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不也反应过激。

    周雪迎能够压抑住,可见她的心性之坚韧。

    为了避免刺激到老爷子和周雪迎,夏明用作拍卖的第三幅作品,写的是楷书。

    周雨桐帮了他这么大的忙,夏明自然要予以回报。

    这篇楷书,写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夏明的书写速度不紧不慢,下笔、收笔,交代的比他们平时临的帖子清楚的多。

    尤其在转折处,几次将动作写开,为的就是让周雨桐看清楚。

    当然了,夏明也并没有分解的特别细致。

    周雨桐看不清楚,周雪迎这个妹妹眼可是尖得很,他相信自己演示两边,周雪迎便可看清;若是连周雪迎也看不清,周雨桐就不需要学字了,另寻出路吧!

    “书法之根本,在于篆;其变在于隶。这一点,周老爷子有异议吗?”夏明在黄迪铺纸的时候,看向周勤生,开口问道。

    周勤生摇了摇头,道:“没有。”

    夏明道:“既然老爷子明白这一点,晚辈就不再卖弄。”

    说罢,夏明挥笔以小篆写下了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简单的二十个字,在夏明写来,淡淡的愁绪从纸上蔓延开,哪怕有不少人并不认识这些字,也感受到文字之外的情绪。

    “夏先生传道之恩,老头儿铭记五脏!”周勤生看罢,再度向夏明执了一弟子礼,心悦诚服地说道。

    夏明受了周勤生这一礼,随后上前将其扶起,道:“老爷子,华夏书法之传承,源远流长,任重道远,望老爷子今后能摒弃门户,万勿藏拙,百花齐放,才能满室生香。”

    周勤生琢磨着夏明的话,点头道:“夏先生有此心胸,难怪有此成就。老头空活八十余载,惭愧啊!”

    夏明心道:有啥惭愧?我要不是得了渡厄和尚的传承,也不至于这么大方。

    “相比其他人,老爷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夏明安慰道。

    周勤生笑道:“有夏先生在,吾道不孤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