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四,打完你还要利用你

    这样,郑庄公一路高举“奉天讨罪” 大旗,联合鲁国、齐国共同攻打宋国。

    宋国国君宋殇公被打,也不甘示弱,悄悄联合卫国,避实就虚,绕道扑奔郑国。这大概是东周史上“围魏救赵” 的原创首发之作,后来只是被军事家们广泛使用并归为大名鼎鼎的孙膑名下而已。而这原创首发者也不是无名之辈,他乃是宋国司马孔父嘉,即孔圣人的六世祖先。之所以未将此妙计称为“围郑救宋” 并归于孔父嘉名下,是因为这位孔子先人将这妙计用得一败涂地,而且反过来被郑庄公将计就计运用得活灵活现。

    宋、卫联军猛攻郑国时,见郑庄公回师救援,本应该半路设伏邀击郑军,却莫名其妙地移师攻打戴国。(为何多树一敌?死催吗?)

    正在宋、卫联军竭尽全力围攻戴国时,郑军赶到。戴君喜出望外,忙将郑军迎入浴血奋战守住的郜、防二城,以为有了仗势,不想却引狼入室,让郑庄公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拿下整个戴国。这边郑庄公搂草打兔子(顺便而为),那厢孔父嘉辛苦白忙替人做嫁衣。这有些类似我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有个朋友在国内辛苦创业,托澳洲的好友照看一下他在澳洲留学的女友,不想几年后,女友却成了所托者的Wife,受其终身照顾。这世道何其相似?这世道又能信谁?

    孔父嘉闻讯勃然大怒,又纠结了蔡国,和郑庄公发生大战。结果,宋、卫、蔡三国联军打不过一国,反被郑军全线击溃,孔父嘉只带了二十几名亲随逃回宋国。

    硬仗打完了,郑庄公挟余勇又去捏软柿子。他再度联合鲁国、齐国,一举拿下许国。(真是打乱套了!许国也没有招惹郑庄公,打它出于什么理由和动机呢?)

    周桓王听说郑庄公假造周室许可证四处招摇撞骗,出于一时义愤,也招集蔡、卫、陈三小国,向郑国兴师问罪。

    此时的郑庄公,以一己郑国之师尚能击败两强一弱的三国联军,还在乎四小国联合部队?结果,不仅四小国联合部队遭受重创,就连周桓王自己肩头也挨了郑军大将祝聃的一箭,光荣负伤!

    从此,周不成周,周桓王败回后只能暗气明忍。于是史学家落井下石,以春秋、战国来代称东周,因为周桓王受伤的小肩膀再也挑不起东周这副重担了。

    郑庄公东荡西杀,胜多负少,一时成了春秋首霸。但他拘泥于当时流行的形式,多战争少占地,即使占了也适时退还,因此郑国疆界并未如何拓展;在他死后,又偏蹦出几个不争气的儿子内斗,郑国经不起折腾,结果强势昙花一现,不仅没能成气候,反而成为诸侯争霸借以扬威的靶子。偌大一个霸业,就此终结,值得好好反思一下!

    反思一,地主比土豪实在。土豪虽强盛一时,却因为是暴发户,自身缺乏根基,还偏喜四处张扬,因此往往大起大落而且速起速落。地主就踏实得多,因为有地,不会腐烂发臭,在没有分田地运动的特殊情况下,一般能保质保鲜。所以现今的房地产大亨们即使瘦死的骆驼也能比马大!

    反思二,父母的偏心要不得!既然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何还要偏心?这岂不是造成了“可怜天下受虐儿” 吗?偏心使儿嫉妒,娇宠使儿残忍!不理解?往后慢慢看!东周诸侯的内斗外争,很大一部分起源于父母的偏心!闹得东周不君不臣、不父不子,一派乌烟瘴气!

    这里顺便再谈几条郑庄公的成功经验:

    经验一,打狗不如直接打狗主!打狗算什么?打了狗反而招致狗主的忌恨,得随时谨防狗和狗主双重报复,不如直接将狗主打服。这样,狗主认栽,狗也不敢再仗人势了,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