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5章 第35章

    下班高峰,小城市堵起来毫无章法,挤挤挨挨乱卷在一起,看得人眼晕。

    这里的路,直且坡度大,一眼可以望到远山脚下。堵车源头距离他们两个路口,两辆轿车碰上了,其他过路车心存侥幸集,每辆往前拱进一点点,立马就把俩车主置于舞台中央。

    交警肉眼可见的被堵在另一个路口,车开不动,顶着一身闪亮的银条马甲,在车队里艰难穿行。

    私家车们本应一排两行,现在乱七八糟挤成一团,把原本就不宽敞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连个蠕动的意思都没有。

    寂莱他们乘坐的出租车,也在车队里歇菜了。

    司机是位白白嫩嫩的胖大叔,大叔习以为常,笑眯眯地按开手机,调出评书,对他俩说:“还有不到一公里,你俩下去溜达个十几分钟就到了。”

    这条路白亚宁很熟悉,以前每周都会走一两次。

    几年不见,路边的建筑竟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只是门头换了几家饭店,还有一家洗车店。就连市场旁边那一片小平房都还是原样,凌乱地摆放在那里,像幼儿园里的积木。时间似乎遗忘了这里,他甚至觉得,当年这些房子就是现在这般破旧。

    “那边是医院的广场,小时候我经常去,那时候觉得好大啊,铜像特别雄伟壮观。”白亚宁笑,现在看还不及寂莱小区最小的花园大,李时珍的雕像连着台子也不过两米,老人家的半边脸被摸得泛着金光。

    寂莱笑他:“蚂蚁看大象的视角。”

    路过一个两层小洋楼的时候,白亚宁说:“应该快到了。”

    寂莱抬头环视一圈,除了马路就是绿树,疑惑道:“不能吧,那么大的楼怎么看不见?”

    白亚宁笑而不答,拉着寂莱的手,转过一个十字路口。

    寂莱只觉得眼前一暗,一条古老的窄街出现在眼前。之所以知道古老,是因为路边的法国梧桐。

    “好大的树啊。”寂莱感叹。

    一整条街,两边都是双人合抱的梧桐树,树高足有四五层楼,枝枝杈杈从路边向中间延伸,在头顶相互纠缠,巴掌大的树叶遮天蔽日。体感温度瞬间下降,如此盛夏,寂莱竟然有冰冷的感觉。

    白亚宁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把寂莱搂在怀里,顺手压了压她的帽子:“闻见花香了吗?顺着花香走,还有几步就到了。”

    空气里隐隐飘着淡淡的甜香,香气愈浓,寂莱从帽檐下看去,路边有一个小花园,花圃里开满粉色白色的石竹,在夕阳的照拂下,散发着柔光。

    隔着公园再向前看……好一座闪亮的金碧辉煌的皇家大酒店,五颜六色的彩灯狂野地闪烁……就像在红酒烛光的西餐厅里端上一锅麻辣烫。

    “就没人管管吗?”寂莱忍不住问。

    白亚宁笑:“管什么?这是引以为傲的政绩。纳税大户。”

    寂莱无语凝噎。

    酒店八楼的客房里,黑子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白亚宁搂着寂莱,有说有笑地走过来。

    “小爷,嫂子真的看上那个小白脸了?”下午拿钱的西装壮汉,现在摘了墨镜,换上t恤,上头印着海绵宝宝,看着居家多了。

    黑子不说话,默默擦着手里的眼镜片。

    “你说姜哥知道吗?”居家壮汉更像是自言自语。

    黑子仍旧不说话,直到居家壮汉觉得他眼镜片都要擦碎了,才重新戴上眼镜,拿起背包,检查了下随身物品,对居家壮汉说:“你留下,明早送她回临城。”稍停片刻,又说,“交待他们几个,今天的事谁也不许再提。尤其是大哥那。”

    不愧是皇家大酒店,竟然有总统套房,而且居然装修还不错,除了墙上的打印油画和摆放各处的镀金摆件以外。可以看出,设计师尽力了,但没扛过管理者的审美鸿沟。

    寂莱打开窗户,主卧的窗外就是刚才那一片石竹花,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路灯亮起,小花们漂亮得不那么明显,分外显出气味的芬芳。

    花香混着热气冲杀进来,搅乱了室内的冷气,还挺舒服。

    白亚宁走过来,从身后环住她,寂莱抱着他的手臂,两人一起看向窗外。

    盛夏傍晚,小城直白演绎着烟火气息。明火烧烤在城里已经杜绝,这里还能看见浓烟滚滚,裹挟着肉香熏烤着半座城,隐约还有音乐轰鸣声。

    “应该是烧烤广场一类的地方,你要去吗?”白亚宁问。

    “不要。”寂莱斩钉截铁,只庆幸今天风向关照。

    “青青奶奶的家就在那片平房里。”白亚宁手指着方才走过的方向,小积木黑夜里亮着灯,娃娃屋似的,有种别致的精巧。只有进去过的人才会知道,精巧里藏匿着多少贫穷哀愁。

    “这里原本是个纺织厂,有时候会派些包边钉扣子之类的手工活儿。奶奶来排队是领不到的,人家怕她眼睛不好用,弄坏了。我和青青就轮流过来领些。好好做,一个周能挣十几块钱。”白亚宁回忆着。

    昏黄的灯光下,奶奶戴着老花镜,抠抠索索地缝着扣子。他和青青想帮忙,却总被赶去学习。奶奶说,学习好就是最大的孝顺。

    白亚宁说:“其实我有钱,我家给的钱不少。可是奶奶不收。她说哪有同学来家里吃饭还要交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