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方鸣

    这个星期,还有一件事--------就是施月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换了人。

    原来的语文老师叫赵朴之,五十多岁了,是学校颇有威望的老师。他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都很好,也培养过不少学生,是个不错的老师。但是,他讲课过于中规中矩,学究气太重,学生都不喜欢上他的课,太沉闷。

    女生就更烦他了-------就因为他说过一句话-------那天,他看见班里的女生玩得太疯,就在课上说:“现在这些姑娘太没规矩,应该好好学学《三从四德》”这句话一出口,所以女生都鄙视他。

    不过,很多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老头子说得也没错。“三从”学不学无所谓,“四德”倒是可以学学。很多女孩的确过于没底线,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失去了她们本应有的美好德行。当然,这些想法只在他们心里,有赵朴之做前车之鉴,没人敢再把这说出来了。

    新的语文老师叫方鸣,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有活力的时候。当然,除了活力,他身上更有一种一般年轻人没有的沉稳和老练,显得很成熟。

    他是学校最受欢迎的男老师。他很幽默,上课不拘一格,经常和学生、同事开玩笑。而且,他很有亲和力,这是和别的男老师最不同的,很多男老师都过于武断。

    当然,学生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的幽默,更因为他敢说敢做。

    有一次,学校从北大请来一个教授,姓仲,在学校礼堂搞了一次讲座。仲教授据说还在□□文化教育机构有兼职。他讲的内容是“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

    那天,大部分学生、老师、领导都在礼堂听仲教授讲课。老仲很有权威,很多人都是钦慕这权威才来听课的。尽管老仲讲得很无聊,但老师和领导们还是尽力表现出很爱听的样子,除了一个人-------方鸣。

    仲教授讲了没多久,就开始批判,他一脸的正义凛然,说:“现在很多影视剧,简直就是误导价值观!居然把□□也写得那么高尚,还同情她们!这是极其色情,极其恶俗的!简直是破坏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唐代大诗人杜牧说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认为,□□再怎么样,都是不能在道义和人格上平等视之的!她们到底是在腐化和危害社会,应该绝对地批判!”

    说完后,校长带着全体师生鼓掌。

    但是,掌声刚静下来,方鸣就在底下大声反驳道:“仲教授此言差矣!”

    这下,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这里。

    “我认为您,并不比□□更高尚。”方鸣说。

    所有人都震惊了,会场里一片哗然。仲老不仅是北大教授,还是中央官员,方鸣居然敢这么当面驳斥他,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大胆的年轻人。

    方鸣接着说:“种菜的卖菜,开饭店的卖饭,□□拥有姿色,当然可以卖身。这没有人强迫,都是自愿的,怎么不能平等视之?你还说人格------□□中从来不缺乏有情义的女子------李师师、杜十娘、玉堂春,都是这样的好姑娘;更不缺乏巾帼英雄:小凤仙是不是□□?没有她的话,蔡锷就是瓮中之鳖;清末抵抗洋人的赛金花是不是□□?还有南宋抗金的女将军,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也当过□□。她们的人格你有吗?况且,她们落入风尘也很无奈,更应该同情才是。”

    仲教授又惊又气,没想到被这么个小青年驳得体无完肤。他又要引经据典,但话还没说出口,就又被方鸣给噎了回去。

    方鸣说:“我知道,你不又想说杜牧吗?杜牧当然了不起,唐诗最有韵味的,也大多是出自‘小李杜’。但这首诗有问题------商女就算知道亡国恨,她们又能改变什么?她们只是靠唱曲来生存,难道国家灭亡,就要让她们也跟着饿死?国亡不亡,讲到底是政府、也就是你们官员的责任!你们在体制内,享受国家俸禄,但不了解民情疾苦,还给学生讲课,你们才真正误导了价值观!”

    说完后,全场轰动了,学生都激动无比,全为方鸣鼓掌。但其他老师和领导们吓坏了,赶紧拦住方鸣,让他别再往下说了。仲教授被他噎得说不出话来,气得手都在发抖。

    方鸣的妻子,也就是六班班主任龚玉,晚上回家后和他大吵了一架。

    “你疯啦?!就你有学问!?你干嘛要跟那教授顶嘴,啊?学校借此机会搞你怎么办?你不怕丢工作啊?就知道逞能!”她冲着方鸣大声嚷嚷。

    他们刚结婚不久,感情很不错,她还是第一次和方鸣发这么大的脾气。

    方鸣也不说话,乖乖地听着老婆的训斥,看她说得口渴了,还去给她倒了杯水。

    等她说完,平静了下来,他才说:“放心吧,不会丢工作。大不了,我再回第五中学。”

    第五中学是个二流学校,方鸣本来在那里任教。

    果然,事情并没有像龚玉想的那么严重。学校本来是想给方鸣处分的------毕竟,他在礼堂里那么闹,也算是搅了局。真要是得罪了中央官员,学校也会很麻烦。但这时候,赵朴之出来为方鸣说话了。老赵还是很有威望的,在他、以及其他关系不错的同事的劝说下,学校最终没有处分方鸣,毕竟,他也只是胆大,并没有违反什么规定,是没理由处分的。

    赵朴之与方鸣交情甚好,对他有提携之恩。方鸣从五中被调到一中,也是赵朴之举荐的。

    老赵看重方鸣,不仅因为他有才华,敢说话,更因为他对学生的仁爱。他经常劝那些爱发脾气的男老师,别对学生太狠,别动不动就责罚他们,他们本来压力就大。更不要叫家长,说这是无能的表现。

    那些老师当然很反感这种说法,在他们看来,叫家长是最管用的方法。“学生就是被你这样的老师惯坏的!”他们说。

    “有个故事你们应该听过,”方鸣说,“有一天太阳和乌云在打赌,他们看见底下有个人穿着很厚的衣服,他们赌谁能先让这个人把棉衣脱掉。乌云用狂风吹他,想把衣服从他身上吹走。但结果适得其反,那个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太阳什么也没做,只是慢慢地靠近他,渐渐地让他感到温暖,结果他自己就把衣服脱掉了------学生身上的缺点,就像这种‘棉衣’,要让他们把‘棉衣’脱掉,靠粗暴的行为是不行的。”

    他还说,秦、隋两朝,用严刑峻法,国家是强盛,但都很短命;唐、宋两朝,以宽容、仁爱治国,所以能长治久安。他不仅这么说,也真是这么做的。每当学生犯了错,在罚与不罚都可以的情况下,他尽量选择不罚。

    赵朴之就觉得,这年轻人有点不寻常,也愿意一直提携他。此次,他来五班代课,也是赵朴之推荐的。老赵年纪大了,精力有点跟不上,就让方鸣来接替他。

    今天是方鸣第一天在五班上课。他还不太认识这个班的人,拿着点名册一一对了一下。他还问语文课代表是谁。课代表就是助手,不可或缺。

    原来的课代表辞职了,现在这个职位空缺。方鸣问谁愿意当,他说谁愿意就让谁当。这让大家感到奇怪,一般老师选课代表,总问谁在这一课成绩最好。但他却让大家自愿。

    可是,班里没人举手。大家从来没有这么自主过,都被管习惯了,突然让他们自愿,他们甚至都不太敢举手了。

    这时,窦缨说:“既然没人愿意,我来试试。”

    全班都震惊了,谁也没料到居然是他。施月都觉得意外。也有人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