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 29 章 第 29 章

    林满堂借钱的时候,李秀琴和林晓正在家里商量种什么品种的果树。

    每个地方的土壤和气候都不一样,适宜种的水果也各不相同。

    李秀琴只知道这个国家叫良国,在整个国家的西北角。至于这个国家有多大,她根本无从得知,自然也没法跟前世作对比。

    她这几天带着闺女在村里逛了一圈,发现几家院子里种着紫柰,柿子树,葡萄,枣树。

    许是没怎么打理,结的果子都不如前世甜。

    倒是林晓想出了个法子,“咱们去集市,把本地产的水果全都买来尝尝,看看哪种好吃,咱们就花高价移栽回来。”

    李秀琴眼睛一亮,欣然同意。买来的水果还可以存在地窖,留着女儿慢慢吃。

    林满堂披着夜色回来了将带回来的铜钱倒进箱子里,这些全是借来的。除了他大哥的二十吊钱,有七家借了钱,其中有五家是贩卖过他家凉粉,每家借了两三吊。他大伯家借了五吊钱。

    这里加起来有十八吊钱,再加上他大哥的二十吊和关屠夫的五吊场地费,一共是四十三吊钱。

    林满堂喜滋滋看着媳妇女儿,“你们看咱们村还是有人情味儿的吧?”

    林晓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爹,看来你卖凉粉挣钱,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了。”

    原先她爹名声那么差,可是现在连砖瓦房都盖上了,他名声也跟着洗白不少。

    林满堂哭笑不得。这倒霉孩子,竟说实诚话。

    李秀琴噗嗤一声乐了,太好笑了,她男人原本想跟女儿炫耀自己人品好,没想到被女儿大喇喇戳破。

    老林,你不知道你这副身体原先是啥人品啊?懒得连油瓶都不扶的主儿。大家肯借钱,还不是看在凉粉挣钱的份上?

    林满堂羞得满脸通红,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这些人眼光不错,人也实诚。咱们以后可以带他们养猪。”

    李秀琴点了点头,“下回去集市,你记得买些白纸,我给缝个本子。咱们把各家借的钱都记下来,以后好还人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靠脑子记,很有可能会记错。

    林满堂点头。

    李秀琴又将之前跟女儿商量移栽果树的打算说了。

    林满堂也觉得这主意不错,只是女儿说的高价移栽,他不是很认同。

    家里的钱本来就不够,十亩坡地都种果树,全花高价移栽,那得花多少钱。

    他仔细想了想,“不如咱们先每样果树都移栽一两棵回来。剩下的咱们明年开春买果苗”。

    李秀琴也觉得买果苗更省钱,劝女儿道,“对,你爹说得在理,明年开春样样都要花钱,咱们还是省着点花吧。”

    林晓经父亲这么一说,也觉得全移栽不现实,便也点了点头。

    现在这天气正适合移栽果树,林满堂打算明儿就带妻女去赶集。

    正是秋收的季节,瓜果梨桃全部到了成熟期。

    集市离得并不远,林满堂一家三口也就没早起赶着坐关屠夫的牛车。

    乡下的集市非常热闹,林晓这些天待在村里闷得不得了,看到这么多卖好吃的摊子,根本走不动。

    夫妻俩宠女儿,女儿但凡看上什么东西,二话不说掏钱给她买。

    没一会儿,她就买了好几样吃食,边吃边逛。

    走了没一会儿,她视线停留在一处摊子前,上面摆着各式各样的头花。

    穿越前,林晓为了节省时间考个好大学,头发剪得很短,早上起床都不用梳的那种短发。

    现在就不一样了,她是长头发,最近她娘不用卖凉粉,作息不再颠倒,她娘每天早上都给她梳不同发型,让她过足了瘾。

    美中不足的是家里只有红头绳。

    看见几朵头花,她忍不住停了下来。

    李秀琴看着这些造型简单的头花,脑子里突然冒起个念头。虽然她不会绣花,但是她可以画些新鲜花样啊。她前世看的那些电视剧里面,那些女明星戴的头花可比这些漂亮。

    李秀琴心里有了主意,便拉着女儿一块挑几个适合小孩戴的头花,“多少钱一个?”

    那摊贩见她衣着打着补丁,想来不是有钱的主儿,倒也没多要,“三文一个。”

    李秀琴给女儿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头花,朝着女儿的两个小揪揪比划,让林满堂看,“怎么样?好看吗?”

    这几个月,好吃好喝养着,女儿比刚开始胖了一点,再配上这粉色头花,显得娇俏可爱。

    林满堂心里油然生出老父亲的满足感,不自觉跟着点头,“好看。”

    他闺女就是漂亮,长得像他。

    只是看了眼女儿身上灰扑扑的衣服,他暗自皱了皱眉,就是这衣服太寒酸了。要是换上粉色衣衫才好看呢。

    李秀琴付了钱,拉着女儿到旁边卖布的摊位。她挑了十来种布,问店家,“我能不能每样只要三尺?”

    店家点头,“可以。”

    林满堂听到她每样只要三尺,以为媳妇不懂做衣服需要多少布,扯了下她袖子,压低声音提醒道,“三尺太少了,咱闺女这身高起码得五尺。”

    李秀琴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摇了摇头,“不是啊,我不是给闺女做衣服的。”

    林满堂微怔,“买布不做衣服,你打算做什么?”

    李秀琴小声道,“这布摊上的布浆太厚了,看着耐磨,也不容易变形,但是不适合咱闺女穿。我打算做头花卖。”

    林满堂恍然。原来是这样。

    买完布,李秀琴又去买了笔墨纸砚,除了纸,其余三样她要普通的。即便如此还是花了两吊钱。

    再往前走了几步,有个小贩冲大伙吆喝,“南边来的木棉哟,今年刚上的木棉花。”

    李秀琴停下脚步,“我听说这边冬天很冷的。冰能结两尺多厚。咱们多买些木棉,每人做件棉衣穿吧?”

    林满堂点头,问价格。

    小贩笑道,“看您实在,每斤十八文。”

    李秀琴咋舌,“这么贵?”

    小贩苦着脸,“哎哟,这位大姐,就这还贵啊。咱这北方长不了木棉,我这可是大老远从南方运过来的。也就挣个辛苦钱而已。”

    林满堂手揉了揉木棉,“这样吧,一斤十七文。我要五十斤。”

    小贩大惊,居然遇到个大主顾。

    李秀琴瞪圆眼睛,“买这么多?”

    林满堂算给她听,“咱们做完棉衣,还得做棉鞋。家里棉被也该换两床新的了。再加上我娘,还有岳父岳母那边也得送八斤。”

    这么一算五十斤倒是将将够。

    林满堂与小贩讨价半天,最终以十七文的单价,要了五十斤木棉。

    买好的木棉抬到关屠夫的车上。然后三人开始办正事。

    从头走到尾,看到卖水果就到摊前买下一个果子。尝过是甜的,林满堂就会多买。

    一圈逛下来,三人已经买了整整一麻袋水果。

    不过数量虽多,品种却不多,只有梨子,桃子,柿子,山楂这四样。

    林满堂笑道,“有两家不打算再种梨树和山楂,明儿我就找人跟我一块去挖。桃子和柿子,人家不卖。”

    林晓觉得种类太少了,“爹,咱们要不要去县城看看?”

    林满堂一怔,李秀琴笑道,“是啊,等种完小麦,移栽完梨树和山楂,咱们去县城看看吧。这边布太厚了,咱们去县城买些柔软的细麻做外衣。”

    原身的衣服太过粗糙,李秀琴直到现在都觉得不舒服。可是谁让家里缺钱呢,她也只能先忍着。

    她忍得了粗布,却受不了冻。

    刚逛了一圈,没看到有卖成衣的,要不然她还真不想现在就进城。

    林满堂觉得现在就买新衣服太招眼了,“进城可以,但是还是别买新衣服了。咱们把木棉塞进旧衣服就行。”

    李秀琴知道他在担心什么,“那衣服太粗糙了。没事儿,我在棉袄外面套一件罩衣。不会让人看出来的。”

    林满堂想想也行,便也没再反对。

    买完东西,林满堂又去买了些麦种。因为他家是沙土地,土壤保水能力相对于比较差,一亩地要播25斤到30斤的种子才可以。

    林满堂便买了一百五十斤。

    林满堂扛着麦种,李秀琴和林晓抬着一袋水果到关屠夫那边,对方看到他们,笑道,“买这么多果子啊?”

    林满堂笑了,“吃不完放地窖里,留着明年吃。”

    关屠夫点了点头,“是啊,等入了冬,孩子没什么好吃的,留些果子也能甜甜嘴儿。”

    等关屠夫将猪肉卖完,一家三口搭着他家的车一块回了村子。

    回村后,林满堂去地里撒种,李秀琴则把自己前世见过的花样画给女儿看,让女儿帮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