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7章 推拉

    帐中,周瑜坐于正位。

    他观了下在场之人,先开口道:“如今,大战在即,不知几位可有良策?”

    只见诸葛亮慢悠悠地扇着羽扇,浅笑着回道:“想必都督已有良策,在下亦有一计,不如我们各自写于手掌之中,再一同看如何?”

    “如此甚好。”周瑜眼含深意,偏又看向那不语的二人,“不知姜公子和时姑娘可有良策?”

    姜维垂眸,正欲回答“没有”,却被旁边的小姑娘一下子抢了话头:

    “自然有,”她轻眨双眼,“也请都督与我二人笔墨。”

    周瑜一顿,便叫人一同呈上笔墨。

    时玉此举不为别的,只想让姜维在诸葛亮面前刷个存在感。

    四人共同抬笔,惟有时玉动作稍慢一步。她侧头去望姜维,生怕他写错了,便偷偷将手伸到他背后,在上面写了个“火”字。

    而姜维,就是感觉有人在自己腰部戳来戳去,瞬间挺直了背,面色有一抹僵硬。可再一细想,竟发觉这放肆的小姑娘原来是划了个“火”字。

    提醒他?

    姜维侧头看,只瞧见时玉低着头,一笔一划地在手心写字,就是那字体实在不敢恭维。

    四人同时将手心摊开,上面竟都写着一个“火”字。众人顿时大笑,可就是神情却是各不相同。

    鲁肃正笑着想开口,外面这时一个小兵来报:

    ——“禀报大都督,江北曹营有一人来访。”

    众人皆神色不明,只有时玉悄悄地凑近自己兄长和姜维身边,自信地言道:

    “定是蒋干。”她语气坚定。

    就听见那人说道:“是徐元直徐先生。”

    ——“咳咳咳!”时玉把自己呛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惊愕地反问道:“谁?”

    “就就是那徐庶先生。”那小兵又重复了一遍。

    时玉怔住了,想不通怎么是徐元直过来了,历史走向开始偏转,可万一产生蝴蝶效应,导致赤壁之战失败

    她感觉自己快要冒出冷汗了。

    这蒋干不来,谁带庞统去献连环计?

    她抬头去望诸葛亮,后者只是垂首沉思,并不言语。

    周瑜也似乎颇感意外,转头瞧了一眼鲁肃,思索了几秒,沉声道:

    “请。”

    ==

    徐庶一身藏蓝色披风,风尘仆仆地走进了营帐。

    这一看,诸葛亮、时玉和姜维皆站于右侧,他不经意间露出一抹笑。

    “拜见周都督。”徐庶作揖行礼。

    “徐先生请起,”周瑜抬手,“不知元直此番过江,所为何事?”他后倾了些身子,眼底闪过一丝狠戾,“莫不是…也来劝降?”

    周瑜猜想这人和蒋干的目的应当差不多,不是来劝降的,便是来打探消息。谁知道,竟听到这徐庶微微欠身,恭敬回道:

    “庶虽居曹营已久,但心仍向汉。那曹贼利用家母骗庶去了曹营,吾不肯为之献谋,素知江东吴侯爱惜人才,吾愿归降。”

    时玉顿时又咳嗽了出来,感觉自己气都有点不顺了。这一声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徐庶也抬眼瞧她,眼底多了几分笑意。

    周瑜听罢,虽面色不变,但分明是还心存顾忌,眼中不减怀疑之意。

    “都督,吾与元直是多年好友,素知他为人,请都督不必疑虑,亮愿为其担保。”诸葛亮这时站了出来,与元直对视了一秒,就错开了视线。

    时玉有点懵了,这剧情走向怎么成这样了。她侧头去望姜维,眼中皆是探询之意,可后者没什么反应,垂着眼,似乎是在沉思。

    她可真想抓着徐庶摇一摇,看看他脑袋里都在想什么。

    “”周瑜似乎还在犹豫,视线看向一旁的子敬,似乎是在寻求意见。

    鲁肃收到目光,也顿了几秒,才站出来说道:“公瑾,如今大战在即,正需人才,徐先生为人正直,才识匪浅,若愿意为我江东效力,倒也是桩好事。”

    说罢,他抬眼看周瑜,眼中之意似明似暗,难知深浅。

    周瑜这才笑了,拍了下大腿,站起来回道:“好!元直能弃暗投明,实乃我江东之幸事。”

    徐庶也抚须轻笑,一旁的诸葛亮也笑了,就连姜维也露出几分笑意。

    站在这一群人之中,时玉竟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虽然每个人都挂着笑,可这笑越看越不简单,似乎各自都怀着不同的心思。只有她,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还什么都没参透。

    早知如此,当初在茅庐就该把徐庶绑回新野了。

    “方才我等正在谈论破曹之计,不知元直有何良策?”周瑜缓缓上前,问道。

    徐庶低头一笑,回道:“这曹军不善水战,前几日又斩了蔡瑁、张允二人,都督不若用火攻,可将这曹军之船尽数攻破。”

    听罢,周瑜与诸葛亮相视一笑。

    “不愧是元直啊,”诸葛亮扇了一下,“方才我正与都督在商量火攻之计。”

    “哦?”徐庶侧头望了一眼他,眼中难掩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