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3章 大儒

    翌日,应宝珍起了个大早,精神十足地送应窈去书塾。回来时路过卫家,还带了个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的卫吉回去。

    她倒是没碰见卫峤,心底纳罕原来做赌坊打手也要这般早出晚归,任劳任怨的吗。

    应宝珍摇摇头不再去想,她得专心准备三日后的集会。

    这些天来已经有其余镇子上的摊贩来摆摊了,托集会的福,她倒是能买到不少新鲜玩意。

    之前在集会上收来的胡椒种子已经种下,但青州城不适宜这种热带香辛作物,何时长成还不是个定数,应宝珍只得再去先前那家摊子试试。

    遗憾的是她接连去了几次也没遇到,问了周遭人都说许久没看见过人来,只好作罢。

    这时候交通不便捷,许是摊主家里碰上什么事来不了,应宝珍这样安慰自己。

    不过她还从渔夫那里定了新鲜的花鲢,正好用来做剁椒鱼头,吉利颜色,也正开胃。请铁匠打的打边炉也差不多了,她还嘱咐铁匠在中间加上隔板,做鸳鸯锅使。

    大量的猪牛羊肉都备下了,做卤串的鸡肉也有许多。应宝珍打算做冷吃牛肉、排骨炒豆角、红焖羊肉等等,亦可以在打边炉里涮着吃。

    串串也不仅限于卤串,她还打算做点烧烤。羊肉牛肉的风味更适宜烧烤,佐料酱汁也不难准备。

    席面丰盛,镇长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不过应宝珍并不满足于此,还打算采果子酿果汁。

    她早早盯上镇上的野果树,入夏来开得茂盛,沉甸甸地坠满枝头。不过因为果子太酸,连镇上的幼童也不会打下来吃。

    这倒便宜了应宝珍,虽然她没认出这是什么果子,但是拿来酿果汁味道还算不错,酸酸甜甜的。

    树上果子太多,她一个人有些费力,还是卫吉去寻了卫峤来帮忙。

    卫峤听了她的吩咐,三下五除二爬到树上摘果子,比她拿着杆子打方便多了,还不易伤到果子。

    他们摘了许多果子,够应宝珍用不少时日了,她也送了卫峤不少自己酿的果汁。

    卫峤尝了些许深觉不错,镇上有凉茶铺子卖凉茶解暑,但凉茶难免单调,她做的果汁倒是新奇。

    应宝珍不仅让家里人品尝,还送了些让应窈给林青竹她们带去,果汁得到了一水的好评。

    她便决定在集会上摆出这种果汁,不说赚不赚钱,给赶路多时的行人解渴也不错。

    三日后的集会如约而至,应宝珍赶了个大早,先去镇长家报备。

    镇长是个五十来岁的瘦高老人,鬓发苍苍,腰背颇为佝偻,看起来倒是很面善。

    应宝珍知晓他是真心实意为镇上人打算的,不然也不会跑上跑下想把今年的集会挪到本镇上办。

    据她所知,这现年不光是平州一带饥荒横行,流民丛生,连青州一带收成也不见好。

    若是这次集会举办得成功,吸引更多游商来,也算是一件善事。

    镇长忙着安排早些天来的行商贩子,同她去灶房看了一眼,便点头肯定。

    应宝珍便同胡氏和李柔娘继续准备。

    日中时分人渐渐多起来,应家饭馆里里外外全是人,外头搭的棚子一路延伸到青石板街上。

    桌上摆了热腾腾的菜肴,打边炉不断往外冒着热气,一盘又一盘切薄的牛羊肉下锅染上辣油。八宝肉烹制入味,鲜香浓郁。

    主食是粟米和各种面食饼子,刚出炉的芋泥饼子和玉米面饼子,面食亦有不同浇头的汤面和肉酱拌面。

    应宝珍挽着松松的发髻,来来回回端盘子上菜。

    她生得秀丽,又善言辞,很快同天南海北来的行商攀谈起来。

    “这是我们镇上的打边炉,”应宝珍为他们介绍用法:“只需在下面生起炭火,自行选择汤底,加上准备好的肉片便可开始品尝。”

    “中间的隔板是为了阻隔不同口味的汤底,今日准备的便是鸳鸯锅,一为骨汤汤底,而为麻辣汤底。”应宝珍笑靥如花。

    其余地方并不多见这种膳食做法,纷纷兴致盎然,尝试之后面露赞赏。

    应宝珍见客人满意,又开始介绍她做出来的卤串。

    带着浓郁卤汁味的鸡肉串和素菜串很快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赏,供不应求,应宝珍只得催着胡氏和李柔娘赶紧准备。

    镇长同游商推杯换盏,商讨这一年的货物交换,一时间推杯换盏声不断。

    连应窈都有活计,跑来跑去给众人传菜添饭。

    灶房里的胡氏和李柔娘累得够呛,所幸前些日子早早做好准备,不然还不知晓要累成什么样。

    日光渐渐西移,应宝珍才得闲休息下来。

    “你也辛苦了,”应宝珍默默应窈的头,替她擦去额头汗水:“左右现下用不着我们,我们去那边坐一会,喝点果汁如何?”

    应窈是个懂事的孩子,见家里人忙得不可开交,主动提出干些活计。

    应宝珍便让她帮着酿果汁,把果肉捣碎加些调料酿造。

    应窈热坏了,赶忙点点头。

    “珍娘,窈娘。”应宝珍才坐下来准备歇息,喝两杯果汁,便听得一声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