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章 白马寺与洛阳城(上)

      大汉开国之初,定都在太祖的龙兴之地——金陵。不料数十载后,北方濊貊人大举入侵,为稳固边防,大汉第四代皇帝决定天子守国门,毅然迁都前朝首都——大都府。两百年间,大都一直是大汉货真价实的首都,而洛阳则作为陪都,在濊貊偶尔大举入侵、大都陷入危机时,则承担了庇护皇室朝廷的功用。

  虽说直到三年前,随着包括大都在内的北方全面沦陷于濊貊人之手,先帝才正式把帝国首都迁到了洛阳,可这洛阳城做了两百多年的陪都,经营日久,已是大汉朝大都、金陵、杭州三地以下的第四大都市。

  尽管如今神州动荡、国祚不兴,但大汉雄霸天下二百载,日积月累、民物丰阜,即使百足之虫,死亦不僵,何况偌大的一个帝国?

  是以,赵沅湘与普乐禅师、玄幽道人骑马来到洛阳城门时,虽然见不到什么兴高采烈的面孔,但城门路上商旅往来、百姓出入,熙熙攘攘,几乎与平日无二——任谁见了此情此景,都不会想到,这大帝国已经走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城门下,一队大汉兵士横过马车拦在门中,只留一个供人通过的小口,一个个检查进出洛阳者的身份。

  “几位兵大哥,请问这是……”有人凑过去向士兵们询问。

  “滚滚滚,没得妨碍了老子的正经事!”守门士兵骂道,一脚踹了上去,“鬼知道你们中有没有濊貊人或者叛军的间谍?都把能证明身份的凭证拿出来检查!”

  这群士兵似乎对宗教人士格外不放心,拿着普乐禅师和玄幽道人的文牒看了又看,还满面狐疑地敲了敲玄幽道人背着的百炼净魂鼎。能证明赵沅湘秀才身份的文牒已经丢在了来时的大篷车里,不知道被穷奇煞打飞到哪里去了;不过这难不倒赵大官人——他摸出半两碎银子塞到守门士兵手里,顺顺利利地进了城,还被守门士兵道了一句“您慢走”。

  进得洛阳城,僧道儒三人都是一阵感慨:好一派繁荣景象!大小民居鳞次栉比,勾栏瓦肆随处可见,街上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更有大小商贩在街头巷尾席地而坐、铺开了油布摆出待价而沽的奇珍异宝。

  等三人走到东市,更发现这里不仅挤满了普通的商号酒家,甚至有西洋人、胡人在开店叫卖——所售之物,除了寻常商品,还有沙漠弯刀、火枪、钟表等外域特产。被这热闹景象感染,三人几欲忘了来京路上所见的惨象,简直要相信大汉正当盛世了。

  既然已到了京城,三人不想太早分别,也不着急,就在这东市上闲逛起来。因为家境贫困,赵沅湘住在金陵郊区,甚少进城,哪里见过这等都市繁华之景?不过他牢记自己“大家公子”的身份,一边吧摆出风轻云淡、不屑一顾的臭脸缓步前行,一边拼命用眼角余光左看右看。

  正巧遇见一个地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毛笔。赵沅湘一个文人,当然见猎心喜,停下步伐。见他感兴趣,一僧一道也凑近地摊,一人拿起一根笔,装模作样地鉴赏起来。

  “客官您午安!喜欢什么?”地摊摊主见来了生意,一脸谄媚。

  看普乐禅师和玄幽道人外行至极地对毛笔品头论足,赵沅湘心中不屑,随手拣起一根笔,定睛一看,道:“这笔以南海黄花梨木为杆,喫竹饮泉的靛紫老兔毛为毫,又上刻印章,当出自名家之手!”

  “客官好眼力!”摊主惊叹道,“这是宣城制笔大师的作品,如今贱卖,只要五两银子!客官您买么?”

  五两?!赵大官人囊中羞涩,心里咯噔一下,只得干咳几声,道:“这笔毛有几处参差不齐,多见瑕疵,虽然五两银子甚是便宜,但我这个人用笔挑剔,便不买了罢。”

  说罢,赵大官人赶紧扔下这杆比他小命还值钱的毛笔,灰溜溜地跑开了。他在远处等了半天,普乐禅师和玄幽道人才放下笔,有说有笑地跟了过来。

  “赵老弟,你干嘛走得这么快?”玄幽道人埋怨他。

  “呃……”赵沅湘打个哈哈,“刚才好像看见个熟人,我就追了几步,想是看错了。”

  “不过赵老弟,你既然学了这符箓之术,以后大可不必再用这寻常毛笔。”玄幽道人笑道。

  “哦?那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