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4章 徐克的京剧情缘

    看《龙门飞甲》,对西厂二档头谭鲁子这个角色印象很深。此君一出场,腰身挺拔,姿态端严,脚下进退有方寸,眉眼全向两鬓斜飞,那个浓重的京剧范儿,令我这戏迷心头大喜:这厮一定是京剧演员!武生出身!眼中有神,脸上有戏,身上有功,绝不是一朝一夕得来!……回来一查,果然,饰演者盛鉴,台湾人,早年习武生,现在工老生,专业京剧演员。

    徐克电影中的京剧演员,盛鉴不是第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香港电影老戏骨、黄金大绿叶刘洵,就是专业武生。1986年徐克拍摄电影《刀马旦》,请刘洵做京剧指导,合作非常默契,从此刘老爷成了徐老爷的御用配角:《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黄麒英、《倩女幽魂之人间道》普渡慈航、《东方不败》向问天、《笑傲江湖》古公公……《龙门飞甲》的前篇《新龙门客栈》中,刘洵饰演贾公公,与这次的二档头是近似的角色,那份阴毒险狠之气,塑造得活灵活现。《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的于荣光、《青蛇》中的吴兴国,也都是专业京剧演员,梨园子弟独有的明亮眼神、潇洒身段、古典气质,与古装动作电影的氛围无比贴合,造就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

    徐克自己也承认,他对京剧情有独钟。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京剧元素:早年作品《地狱无门》,一段黑夜戏就来自京剧《三岔口》;《花月佳期》是发生在戏班子的故事,讲述京剧演员的爱恨情仇;《上海之夜》中翻唱了京剧《铡美案》;《刀马旦》更是一出明晃晃打着京剧招牌的电影,大段剧情都在剧场里发生,接连出现《穆柯寨》等几段戏中戏,连主题歌都根据京剧曲牌《夜深沉》改编,叫做《又是戏一场》:“这场是三岔口上门一番,到下一场八阵图里你我同伴,却原来一切男女老幼离合悲欢,高歌低唱都是戏一场……”

    在徐克的古装电影里,京剧元素更是若隐若现,精巧融入剧情之中。《笑傲江湖》,一班人马在客栈内唇枪舌剑,完全运用京剧的念白、配乐与动作调度,紧张之余带有解构式的幽默感。《青蛇》中,白素贞红楼会许仙,也是用京剧韵白来对话,揉以港台普通话的甜美柔媚,与京剧《白蛇传》相比另有一番风情。白蛇和青蛇的造型设计,借鉴了旦角形象,从发型到化妆,依稀可见大头、贴片子、线尾子的原型,精雅而华美。电影配乐中的京剧元素,更是比比皆是,就如这部正在热映的《龙门飞甲》,经常可以在背景音乐中听到京剧特有的板鼓铙钹之声,每逢重要人物出场、亮相、起范儿,都带着“四击头”之类的京剧鼓点。

    香港电影在华语影坛自成一家,引领风骚数十年,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无论是邵氏的古装歌舞片,还是嘉禾的民国动作片,还是后来百花齐放的江湖片、武侠片、警匪片……大都十分重视传统道义和民族情感,纵是披着现代时尚的外衣,骨子里也仍然浸透传统文化的情怀。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标志性符号,早在李翰祥、胡金铨时代,就为他们的作品增添异彩,到了徐克手中,更是运用得生动自如,帮助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代表风格。京剧之魅力,不仅限于舞台,而是体现在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精髓,如何吸收,如何传承,在这方面,真的要向徐大导演致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