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章 每月一星

    又一场盛宴结束啦,兴奋劲儿到现在还没过去。这一次是花旦名家管波来连演出《红娘》,荀派经典大戏,上周正好是荀慧生首演此戏的75周年。75年了,魅力丝毫不减,那“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读过多少遍原著,都不如在京剧舞台上亲身领教这一番。久闻管波作为刘长瑜的爱徒,又蒙宋长荣先生亲授,在《红娘》上的造诣颇不一般,果然名不虚传。

    大连京剧院自今年三月开始举办“每月一星”活动,每月邀请一位京剧名家来到宏济大舞台演出拿手好戏,到如今正是“八星报喜”。犹记得第一星是裘派名净孟广禄,携天津京剧院班底演出《铡判官》。但凡对京剧花脸有一点了解的观众,都听过那段正气浩然的二黄吧:“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为黎民无一日心不愁烦……”当时在现场,台上导板一出,台下齐声唱和,那场景至今想起来都觉得陶醉。

    四月之星是程派青衣刘桂娟,演出《陈三两爬堂》。刘桂娟是我关注已久的网络奇人,嘻笑怒骂颇有个性,一点也不似大多数京剧名家的恂恂儒雅,但是舞台之上,表演之入味,精到,堪称炉火纯青。《陈三两爬堂》相当见功夫,不仅大段唱腔,而且几乎从头跪到尾,演出很累,刘桂娟的敬业精神和“铁膝盖”功力,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然后五月就来了另一出“铁膝盖”戏:张慧芳演出《玉堂春》。张慧芳宗梅兼张,博采各家之长,这出《玉堂春》演得特别有味道,做表不愠不火,声腔平和中正,真正大青衣风范。也是从这出戏起,大连京剧院开始调用自己的班底为这些名家配戏,李印刚饰崇公道,岳峰饰王金龙,王墨与王晓亮分饰红蓝二袍,各有精彩表现。

    六月,老生凌珂驾到,带来《法场换子》和《击鼓骂曹》双出。凌珂出乎意料地年轻,但是天份极佳,功力比起中老年名家也不遑多让,我甚至觉得麦克风对于他都是多余之物,那把好嗓子,要听原声才能听出那精微的质感。那一晚前后两个角色,个性迥异,凌珂从容地演出了各自的特质,不仅唱念俱佳,就连击鼓,手法之精湛也令人叹服。

    七月炎夏,新晋梅花奖得主王艳与优秀青年花旦闫虹羽,携手带来经典大戏《白蛇传》。《白蛇传》亦是大连京剧院的看家戏之一,阵容齐整,演出经验十分丰厚,配合着王艳和闫虹羽的精湛表演,全场气韵完满,每一个细节都引人入胜。结尾部分,白蛇与许仙历尽患难终于团聚,观众们忘情地起立鼓掌,打着拍子与台上的配乐相和,场面之热烈,直如歌星演唱会一般。

    八月,又是一枚重磅炸弹:北京京剧院朱强带来《赵氏孤儿》。朱强公认为张学津最优秀的弟子,第三代马派老生的领军人物,如今一见,果然老到,当真是唱出那份苍劲,做出那份潇洒,演出那份飘逸若仙。

    九月之星就是奚中路了,《长坂坡·汉津口》,全面展示大武生风采。奚中路高度称赞了大连京剧院的阵容:“那个曹八将,甚至比上海京剧院的还要好!”做为大连戏迷,听着这样的赞誉,真是比看到什么样的名家都更开心。

    京剧就是一门看角儿的艺术,欣赏现场,欣赏名家的表演,品味各种行当、流派、各种唱念做打细节之精微,演看相长,乐趣无穷。在大连做戏迷是一件幸福的事:身边眼前,不但有名扬全国的本地名家,亦有正在成长的众多优秀青年演员,还有“每月一星”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彩。相信对于京剧院来说,这也是一个大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的演员,我们的剧目,整个演出水准,都得到了磨练和升华,说到底,不但是戏迷之福,也是京剧之福呢。

    期待着未来,有更多更丰富的活动举办,有更美更璀灿的星光,照耀到滨城大连。十一月的“每月一星”据说已经定为著名老旦袁慧琴了,宏济舞台还特地做了一个民意调查,了解戏迷们更想看《李逵探母》还是《对花枪》。十二月的星星会是谁呢?掐指一算,还有小生行和丑行未曾光降,那么,叶少兰?朱世慧?……这种种猜测,种种期待,真是作为一个戏迷,最幸福的纠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