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2章 青春版

    大连京剧院最近接连演出了几场“青春版”:《凤还巢》、《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这其中的用心,付出的努力,体现出来的成果,都令人感慨且感动。

    所谓“青春版”,就是在已经拥有资深演员成熟阵容的基础上,改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凤还巢》之程雪娥,成熟版有张冬梅,青春版有王安琪;《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成熟版有孙惠珠,青春版有王墨……坦白地讲,青年演员资历尚浅,艺术表现上与成熟版相比,尚有明显差距:韵味不足,气势不够镇场,细节也不够精到;但是青年演员亦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青春”二字:扮相俊美,嗓音清润,身子骨儿轻灵,功夫干净漂亮,更有一番憨憨实实铆上的心劲儿,那个认真、努力、一丝不苟的精气神儿,带动得全场观众一起受感染。

    看成熟版、青春版,各有各的乐趣。前者艺精技深,神完气足;后者质朴可爱,倾情投入,每次都有新进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气场,都是不可替代的享受。

    新一代的培养与传承,不仅是京剧、也是众多领域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唐代文学家韩愈《与于襄阳书》有言:“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若没有先行者为你做探索做铺垫,以一己之力,做得再好也难以彰显;没有后来人为你传承与弘扬,就算盛极一时,也就慢慢湮没了。

    京剧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传承更是至关重要。“美而不彰”,“盛而不传”,时时刻刻地威胁着京剧的发展。君不见,戏曲学校难以招收到优秀人材,青年演员流失严重,一些曾经影响深远的流派后继无人,而许多坚守梨园的好演员好苗子,却又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全国各地,许多京剧院团无法维持经常性的演出,青年演员机会更少,就算在北京,获得青京赛金奖的优秀青年演员,一年内登台的次数不足十次。而表演艺术的进步,一定要靠舞台靠实践,就算日日在练功房苦练,如果没机会踏台毯,也难有进步可言。

    大连的青年演员在这方面,称得上是得天独厚了吧。前有麒麟舞台,现有宏济大舞台,全面向青年演员开放,每位青年演员,只要练就成熟的戏码,都可以粉墨登场;每周风雨不改的驻场演出,经常都是青年演员领衔。目前大连院的青年演员们,基本上都有自己常演的拿手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就算是资深前辈们已经排演成熟的戏码,也仍然会推出培养新人的“青春版”。老带新,老帮新,老传新,前辈老师们的无私提携,后辈新人的勤学上进,形成一种温暖的循环,“青春版”,不仅是一出戏的青春化,也令整个京剧院都焕发着生生不息的青春朝气,令观众们也看到了京剧艺术发展传承的青春所在。

    作为一个戏迷,想给大连京剧院提的建议是:青年演员的培养,还宜更精更系统,多请前辈名家、流派传人来给夯实基础,把关正路;大连院青年演员的行当不齐整,发展不均衡,尚需有针对性地再下功夫。想对青年演员朋友们说的,一是珍惜,二是努力。希望看到更多的“青春版”,希望“青春版”早日成为成熟版,希望我们的“青春版”,不仅在滨城,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都能绽放异彩,希望陪着你们一起进步成长,共葆京剧的青春。